• 005253533/2016-00199
  • 新密市人民政府
  • 综合
  • 2016-12-19
  • 2016-12-20
  • 通知
  • 新密政办〔2016〕66号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新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19日

    

新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6〕95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郑政办〔2016〕52号)和《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为实现我市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创建“四区两城”,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目标    

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新密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2%。

——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基础,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主题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青少年科学创新意识普遍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科普信息化传播水平不断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双轮并举、良性互动,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二、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以品牌活动为引领,充分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坚持面向基层、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原则,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1.努力提高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质量。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高中阶段,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2.广泛开展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水育”教育等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自救避险等知识。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意大赛、机器人竞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学素质网上知识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开展青少年创客、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等活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交流和推广的机会,在青少年人群中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 3.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公园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作用,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科技专家进校园、中学生英才计划等活动,积极推动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相结合。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    

分工:市教体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旅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园林绿化处、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整体部署,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需求,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实施科技兴农、科普惠农工程、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提升科普信息化,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科学素质。    

1.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促进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女农民队伍。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作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3.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深入实施“百名科普人才”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科技专家进村、科技扶贫入户”等活动。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科普工作,推动科普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聚集,开展科普精准扶贫。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4.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示范作用,支持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培养,为培养农村科普骨干发挥重要作用。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等示范创建活动,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5.大力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的村镇覆盖率。大力开展“三农”网络书屋、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发挥农业科技110、农业手机报、农村科技网络书屋等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分工:市农委、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旅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等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完善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科学就业,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1.加强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中职学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和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避免由于培训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每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万人次以上。    

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成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十三五”期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    

3.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工作。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专题培训,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消费维权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增强其就业、工作、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工2000人以上。   

4.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职工技能大赛、“讲科学、讲创新、讲道德、比贡献”、大工匠、最美青工、巾帼建功、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和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分工: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旅局、市工商质监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参与。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加强规划设计,创新科普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要求,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执政和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1.强化统筹规划。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机制,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郑州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分层次制定科普培训规划,制定相关年度计划和实施意见,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落实课题课时,组织相关专题研究,加强干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重点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突出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突出科学素质有关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落实我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网络培训的各项指标要求,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要。    

3.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活动。以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为目标,采取专题研修、网络培训、举办科学发展高端大讲堂、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基地的作用,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专题培训,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    

分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旅局、市教体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参与。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提升科学教育师资保障水平,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基础建设,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为青少年等各类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服务能力。    

1.加强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在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不断加强科学教师素质能力培训,培养“种子”教师,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2.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能力建设。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遴选一批科学课程教材,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吸引力和互动体验性。根据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学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成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重视新媒体科学教育资源开发。    

3.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建设,强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科学教育资源开发。   

分工:市教体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农委、市文广旅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参与。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普及节约能源、生态环保、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方面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生活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    

1.构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基层科普组织要认真组织居民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参与科普活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2.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科普宣传功能。进一步加强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各类各年龄层次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

3.广泛开展社区科技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节水、环保进社区以及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各类科普活动,重点做好“社区科普大学”、“卫生健康大讲堂”等特色科普品牌。面向村转居的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提升自身素质、融入城镇生产生活。发挥社区教育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党员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食品药品、消防安全、消费维权、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安全等各类科普教育培训活动。

分工: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市文广旅局、市安监局、市园林绿化处、市工商质监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与。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推进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开展科技传播与普及,实现线上线下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切实满足公众对科普内容和传播的需求。

1.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提升工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需求导向,推进传统科普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做好“科普中国服务云”地方试点工作,动员多方力量建设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数字科普终端等科普活动在线平台。引导社会网站增加科普内容,积极探索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搜索、手机微信、动漫游戏、数字终端等新形式开展科普传播活动。    

2.融合拓宽科普传播渠道。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手段先进、具有传播公信力的融合传播主流媒介(频道、栏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系统、社交媒体、科普大屏等渠道开展科普,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积极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应用程序)、科普大屏、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    

3.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需求数据,做好科普需求跟踪分析工作,区别地域及科普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创新科普精准化服务模式,推进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建设,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分工: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牵头,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卫计委、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与。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扎实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建成以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基础、广大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多层次、多功能科普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研究制定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把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科普信息化为载体,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基础,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带动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2.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利用现有场所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强化基层科普信息化建设,面向基层普及科普大屏,推动科普工作变革升级。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对接,广泛开展科普资源和技术辐射服务。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林业、地震、气象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作用,进一步完善开放、协同、普惠社会化科普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建成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10个,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4.加强流动科普设施建设。规范科普大篷车运行管理,提升科普大篷车服务能力和使用效益,确保科普大篷车运行绩效。     

分工:市科协、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广旅局、市卫计委、市园林绿化处、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九)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1.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依托学校、学会、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着力建设和发展适应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需要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    

2.加快培养科普专门人才。强化科普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大众传媒和科技社团的作用。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我市科普专家库,建设一支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全市科普专家服务团队。“十三五”期末全市专兼职科普人才达到2000人。

3.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老科技工作者、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十三五”期末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1000人。

分工: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卫计委、市文广旅局、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园林绿化处、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切实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和工作规划。要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形成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推动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十三五”目标要求。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查,协作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机制建设    

——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研究制定在我市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承担国家、省、郑州市级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和广大科技专家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要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实时监测评估我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省级科普示范乡镇9个、争创国家级科普示范市。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保障条件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顺利实施。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制定新密市“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时期《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20年,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组织专题调研,开展理论研讨,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印发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开展表彰奖励工作。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