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533/2018-00296
  • 新密市人民政府
  • 综合
  • 2018-08-06
  • 2018-08-22
  • 意见
  • 新密政办〔2018〕45号
  • 有效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密市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新密市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加快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河南省办公厅关于开展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7〕133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郑政办〔2018〕15号),提高我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高端制造能力不断提升,质量效益水平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和知名企业,一批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国内外的重大工程,展示了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良好形象,一批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成为我市的新名片。当前,我市制造业正处于由小到大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新品,打造一批美誉度高、质量过硬的高端制造精品,是实现“三个转变”,加快“三个变革”,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产业能级,做强实体经济,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大局的有力支撑。全市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三品”专项行动的实施,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我市制造业由小到大的历史新跨越。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三对标四提高”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坚持改善供给、两侧发力,坚持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三品”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战略支撑产业实现引领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供给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

1.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体系,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高端产品比重大幅增加。

2.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明显提升,大型骨干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创建10个郑州市级“质量标杆”,培育5个省级“质量标杆”、2个全国“质量标杆”,培育3个郑州市长质量奖企业、1个省长质量奖企业,制造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4%以上。

3.品牌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构建龙头品牌引领、骨干品牌支撑的发展格局,培育10个郑州市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5个省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1个国家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创建5家郑州市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家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增加中高端新品

1.大力开发高端新品。增加中高端新品供给,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大力开发新产品,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性能优越、核心竞争力强的制造业高端精品。发展中高端服装、家纺和纪念品等消费品,适当降低低端消费品比重,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围绕未来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向,着力发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未来产业产品,推动新密制造的高端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信委

2.积极研发智能新品。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示范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开发一批智能新品。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信委

3.支持开发绿色新品。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产品。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力度,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气体有害物控制及收集回用、环境污染防治及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和装备,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产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科技局、环保局

4.着力发展健康新品。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制定品牌服装及现代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实施方案,培育服装、家纺、家居等时尚产品;积极研发营养与健康食品,大力开发低温肉制品、功能休闲食品、生态有机食品等安全、健康、营养、方便的食品。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信委

                         1.“增品种”专栏:开发百项工业新产品

扩大中高端产品。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发展中高端产品开展技术革新和改造,增加重大装备、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智能产品、时尚消费品、基础部件、绿色产品供给,每年滚动实施100个工业新品。

提高研发和创意设计水平。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积极发展“互联网+设计”,推广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按需、众包、众创等新型创意设计组织方式。

   

(二)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着力发展优质制造

1.实施“质量强企”战略。贯彻落实《郑州市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对标活动方案》,在全市制造业企业中开展“三对标四提高”活动,引导企业对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推动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深入开展“质量标杆”创建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质量标杆”创建和典型经验移植推广交流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全省、全国性的“质量标杆”经验交流培训活动,加强与外地市产品质量建设的交流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切实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新密市市长质量(提名)奖评选活动,积极推荐企业参评郑州市市长质量奖和河南省省长质量(提名)奖,提高我市自主品牌产品认知度。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委、工商质监局

2.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质量技术基础保障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参与或主导国际、国内、国家军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做好地方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引导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制定一批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联盟标准、团体标准。围绕耐材、建材、玉雕、造纸等传统产业,加快节能减排标准制定,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市场准入,通过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标准引领,以标准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企业制造装备标准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现场管理精益化。鼓励企业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中国标准创新单位奖,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工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3.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实现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测和控制,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及质量一致性,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支持企业积极创建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加快发展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提高检测认证机构公信力,有效发挥其在质量攻关、质量改进、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以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为重点,开展区域品牌培育,创建质量提升示范区、知名品牌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工信委、市产业集聚区,相关乡镇政府

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强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提升质量管理者水平。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企业植入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可靠性管理、6S现场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支持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可追溯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提升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支持企业开展ISO9000族、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等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产品国内外市场认可度。对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经认定有效实施的企业,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创建“河南省全面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一定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农委、工信委、食品药品监管局、财政局

2.“提品质”专栏:三对标四提高活动

开展“质量标杆进百企”活动。选择一批主导或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作为对标试点企业,组建“工业企业质量诊断专家团”,对试点企业进行质量诊断,帮助企业找出经营管理、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制定对标方案,有针对性开展对标活动,切实帮助企业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培育企业“大工匠”。支持企业充分发掘员工“双创”潜力,加快培养一批专注工艺提升、精益生产的“大工匠”。建设“大工匠”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创新完善工艺,促进新产品开发、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加强原料和运输保障。强化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对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工艺等严格把关,从原料端保障消费品质量。扩大冷链物流覆盖范围,完善生鲜食品、药品等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支持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建设改造冷库设施、购置和租赁冷链运输车辆,提升冷链食品企业仓储配送能力。

   

(三)加快品牌培育和提升,着力扩大新密制造影响力

1.实施“品牌强企”战略。支持企业制定实施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品牌战略,带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销水平等全面提升。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支持行业协会编制行业品牌发展报告,指导企业加强产品品牌创建、培育和宣传。加大对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品牌价值高的企业的合资合作和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形式的品牌并购重组,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品牌战略计划,提升品牌知名度。

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工信委

2.积极开展品牌示范。开展品牌培育经验交流、品牌诊断活动,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带动广大企业培育品牌。鼓励企业全面开展品牌管理普及教育培训,持续提升企业品牌培育能力。依托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选择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信誉度高的产业集群,开展区域品牌培育试点。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工商质监局、发展改革委、市产业集聚区,相关乡镇政府

3.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的创新、质量提升和特色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全国或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加强“单项冠军”发展模式和有益经验的总结推广,促进“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4.弘扬企业品牌文化。以主导产业为重点,联合市内主流媒体和各类宣传平台,组织开展“精品新密”品牌推介活动,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组织企业参加知名品牌“全国行”“网上行”“进名店”等活动,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品牌展会,推动与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交流合作,提升新密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商务局、工商质监局

3.“创品牌”专栏:“精品郑州”品牌推介活动

全国行。以食品和消费品为重点,组织企业参加上海服博会、成都糖酒会和省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大会等各类展会和产销对接活动,提升新密品牌知名度,扩大新密品牌影响力。

网上行。实施“品牌上云”计划,依托郑州工业云平台,组织开展知名品牌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分析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入驻中原物联网体验中心,向社会提供了“可见、可触、可用”的物联网产品和应用案例,展现企业发展的新风采。

进名店。选择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大型商业零售终端作为“新密名品进名店”试点名店,推动一批食品、服装、家居、智能、健康产品合作入驻,帮助企业建立销售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企业、品牌、商场、消费者等多方共赢。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进

发挥新密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推进“三品”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支持其在政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训、品牌宣传推广、新产品展览展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三品”专项行动。

(二)强化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财政支持产业发展各类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质量技术提升和品牌创建力度。积极落实“智汇新密”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加强研发、创意设计、高端制造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联动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强化市场监管

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加大线上线下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推动建立健全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落实原料配料含量、原产地、特殊人群适用性等信息披露标签标识全覆盖制度,逐步扩大实施能效标识和绿色标识制度的产品范围。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强化环境营造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积极推广“三十五证合一”,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激发加强品牌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网站专题、微信等平台,多渠道宣传“三品”战略,营造全社会关心质量、重视品牌的良好氛围,扩大“三品”专项行动的影响力。

 

2018年8月6日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