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新密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2月17日
新密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新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切实抓好全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依据《河南省2022年生态强省国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豫林计〔2021〕164号)、《森林郑州生态建设规划(2020—2035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21〕149号)等省、郑州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通知精神和实施“科学绿化”指导意见,按照国家、省、郑州市及新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依据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目标,锚定“生态强市”战略,立足“西美”功能布局,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生态建设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治理、保护和修复。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目标,突出精品工程带动,持续推进山区绿化彩化、生态廊道建设、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国土绿化工程,高标准创建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全面推进林长制,建成三级林长体系,有效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涉林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切实提高森林质量和碳中和林业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四区两强一基地”目标,打造“森林新密”“美丽新密”,绘就全域旅游美丽新画卷。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安全
(二)坚持科学绿化,尊重自然规律
(三)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项目
(四)坚持精品意识,打造林业特色
(五)坚持依法依规,保护森林资源
三、总体目标
(一)林业资源恢复重建:累计恢复重建1.9万亩林地林木;完成1.2公里绿道,1个沿黄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示范村”,58.5亩生态廊道的恢复重建。
(二)国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工程1600亩,退化林修复工程1500亩,森林抚育工程2100亩。
(三)公园建设:完成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一期提升工程和二期建设工程,持续推进溱水河、洧水河湿地公园、神仙洞森林公园、青屏山公园建设。
(四)生态廊道建设:超前谋划和实施S317、G310、G234生态廊道建设,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伏羲山管委会新修道路的生态廊道绿化。
(五)森林创建:高标准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创建沿黄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11个,沿黄森林乡村“示范村”7个。
(六)林业产业引导项目:开展送科技下乡20场次,建设林业产业引导项目31个。
(七)加强森林管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完成全市林长制公示牌设立,建立全市林长制信息平台;形成林长负责制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机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涉林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升级改造与基础通讯基站提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6‰以下,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病虫害疫情。
四、主要工作
(一)林业资源恢复重建
对受“7.20”受损的林业资源有序开展恢复重建,累计完成因受损林地除险、林木补植补造、原地新造、封山育林、修枝扶正等林地林木恢复重建面积1.9万亩;完成1.2公里绿道(溱水路西延),1个沿黄森林特色小镇(超化镇)、2个森林乡村“示范村”(超化镇湖地村、平陌镇禹寨村),58.5亩生态廊道(密州大道18亩、郑登快速通道40.5亩)的恢复重建;多渠道筹措资金保护汛灾濒危的20棵古树名木。重点对冲毁面积范围塑造地形、重新绿化,修复受损服务驿站、标识标牌、慢行系统等配套设施,满足市民安全绿色出行需要。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10月底前
(二)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基础上,结合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充分挖掘绿化空间,开展“规划建绿、拆违增绿、破硬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清脏补绿、闲地栽绿、屋顶造绿、墙体爬绿、节点扩绿”等“十绿”行动,大规模开展“上山进村入户”和“村增万树”绿化活动,持续推进伏羲山、北横岭生态脆弱区绿化彩化,对煤矿塌陷区、采石坑、矿坑等生态系统功能开展重建和恢复,促进生态系统整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统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景观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实施“33221”林业工程(伏羲山、摩旗山、南部山区青山工程;雪花山、神仙洞、青屏山公园建设工程;溱水、洧水河流绿岸工程;S317、G310生态廊道工程;花卉市场建设工程)。完成青山工程、绿岸工程1600亩。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园林绿化中心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三)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公益植树活动
1.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要围绕辖区内生态旅游、经济林产业、廊道绿化及荒山、荒坡、荒滩和非永久性基本农田、非耕地等生态脆弱的地方,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年满11周岁的公民,男至60周岁,女至55周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每人每年3—5棵的义务植树任务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并设置义务植树基地固定标牌,确保成活保存率达到90%以上。市直各单位要到所帮扶的贫困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及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参加冬春两次义务植树活动,植树地点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选定。
2.市直各单位、驻密各单位及市域内规模企业所有人员开展公益植树活动,按照人均栽植1棵树的标准,组织专业队在市绿化委办公室指定的位置进行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市直各单位、驻密各单位及市域内规模企业
完成时间:2022年4月底前
(四)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行动
立足“西美”功能布局,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的基础上,要以绿为美,应绿尽绿,迅速抓住春季植树造林大好时机,强力推进“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旮旯地”绿化,做到见缝插绿,使农村人居环境达到绿化、美化、花化、果化、香化、靓化的效果。
牵头单位: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专班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5月底前
(五)统筹开展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工程
对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防护林,采取人工干预,通过实施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改善林分结构和生长状态,提高林分质量,恢复和提升生态防护功能。完成退化林修复工程1500亩,森林抚育工程2100亩。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4月底前
(六)森林公园体系建设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优美的生产生活需求为目的,强力推进公园体系建设。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要结合乡村振兴、美丽村庄、森林乡村创建,在辖区范围统筹开展郊野公园、街景游园、微景观建设。完成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一期提升工程和二期建设工程内容,持续推进神仙洞森林公园、青屏山公园建设。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园林绿化中心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七)生态廊道网络建设
加快构建生态廊道网络、提升市域整体景观形象,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郑登快速通道、密州大道、G343、S316等县级以上重点廊道进行提升管护;对乡、村主干道两侧绿化带进行补绿增彩,重点围绕美丽乡村、森林乡村、景区、林区等重点区位之间的连通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建成串珠成线的精品廊道网络。持续溱水、洧水河流绿岸工程;超前谋划实施S317、G234、G310生态廊道工程。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交通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八)高标准开展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
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2022年村镇绿化、庭院美化,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以及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开展“村增万树”活动,采取聚点成面,连线成片,构建依山傍水、疏密有度、特色彰显、覆盖全域的美丽乡村体系,实现“一处美”向“全域美”的跃升,按照既造林又造景的理念,达到“推窗见花,出门见绿,抬头见果,街角见园,处处见林,村村见景”的景观效果。高标准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新创建的沿黄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11个,沿黄森林乡村“示范村”7个。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农委、市文广旅体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九)加快林业产业引导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结合郑州市林业产业引导项目,组织林业技术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26场次,增强林农技能,服务林农增收,大力发展名优经济林、珍优花卉苗木、高附加值林下经济、特色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林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完成31个林业产业引导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农委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十)全面推行林长制
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建立健全林长工作制度,形成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机制。完成全市林长制公示牌设立,建立全市林长制信息平台。
牵头单位:市林长制办公室
责任单位:林长制工作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十一)加强森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1.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推进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建立森林防火基础数据库,启用无人机林业业务监测工作,完善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建设,形成县、乡互联互通的森林防火通信指挥网络体系,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扑救,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确保全市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检疫、防治工作,科学指导防控,提高防治成效和可持续控灾水平,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病虫害疫情。
3.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全面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形成齐抓共管常态化森林资源监管机制,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严格控制林木采伐、严厉打击盗伐滥伐、违法占用林地等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确保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打击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挖乱采野生植物,违法贩卖、经营等行为。加强林业法制建设,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加大依法治林、依规管林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伏羲山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
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底前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站位,加强统筹组织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责任单位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一线指挥、强化督导、落实政策保障,解决重大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相关单位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做到认识、组织、责任、工作四到位,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分类施策,科学组织实施
充分认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更高水平的需要,要严格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坚持标准化、工程化、专业化,努力实现从一般造林绿化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转变,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树种搭配,突出特色,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使用专业绿化公司、造林专业队施工,按照“专业化栽植、制约化监督、合同化管理”科学组织实施,要提高管理水平,使造林绿化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确保造林成效。
(三)完善政策,多元资金投入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生态建设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及项目,用足、用活上级各项生态建设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财政扶持政策,将林业生态建设和恢复重建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及时下达,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和相关单位要研究制定本级财政投入的奖励政策,撬动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林业生态建设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四)强化效果,严格奖惩考核
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监督工作,建立工作例会、目标管理、定期通报、检查督导等机制,定期召开观摩会、推进会、讲评会,利用信息平台,及时通报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适时对生态建设目标任务完成进行考核验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按照成效给予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