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533/2013-00002
  • 新密市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3-01-28
  • 2013-01-28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三大主体”工作,持续求进,务实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重点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15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92家,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36亿元,产业结构呈现出好的趋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出口总值完成322亿元154亿元1.4亿元,分别增长22.1%15.8%8.3%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8.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4亿元,增长2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3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5元,增长11.3%13.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62位。

(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完善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区功能稳步提升溱水路桥、农业路南段北密新路改造工程等竣工,新华路西延开工建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省首个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正式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通过验收天然气、集中供热、生活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进展顺利。推动出入市口和城市片区改造,世悦凯旋山、中强御金湾等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1.3%产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省、市级产业园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1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2%。新密(曲梁)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工业大道北段、风尚街等7条道路竣工通车西环路、天安街东延等工程加速推进,起步区污水管网基本完工,黄水河治理通过初步验收。新上项目16个,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被评为郑州市“五强”产业集聚区。四类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新建扩建新型社区52个,建成住宅2.1万户294万平方米,入住群众1.4万户6.1万人,节约土地3400亩。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成效显著。郑登快速通道、商登高速开工奠基,省道S323新密段改建、大学路南延S323等项目纳入郑州市交通路网三年行动计划”,黄帝宫旅游专线建成通车,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密杞路、王观路等道路拆迁140万平方米,生态廊道密植区栽植158公里。持续深化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厂矿企业和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验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现场会、生态廊道观摩会在新密召开,荣获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先进单位。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郑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深入落实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区域产业定位、布局更加清晰。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市135个重点项目开工130,完成投资88.5亿元列入省、郑州市重点项目33个,开工建设25个,年度投资45亿元,增长32%裕中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天润风力发电列入国家能源局“十二五”风电规划,锦荣置业服装加工基地、浦发百万吨造纸、酷派电子、六冶重工18亿元项目签约、开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引进郑州市外境内资金93亿元。主导产业培育态势良好。新型耐材基地完成工业投入76亿元,新上重点项目27个,振东新材料、万佳纳米石材等建成投产,瑞泰科技、建信陶粒砂即将竣工,东方石油助剂、豫顺合成炉料等项目加快建设。培育郑州市级以上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0家,实现行业销售收入546亿元,拉动工业增长9.3百分点。400亿品牌服装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波司登中原国际服装商贸城签订框架协议,锦荣置业服装加工基地、赛兰服饰完成投资20亿元,情人雨、风情凯奇等五家联建项目竣工投产,服装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积极有效。77家企业改用清洁能源,淘汰落后生产线20实施科技研发项目38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制定发布国家标准1项,培育省级名牌产品5个、著名商标14高新技术企业2服务业发展有所突破。特色商业街区规划通过评审,郑新国际物流园区、正道物联物流产业园、万力仓储物流、藏金源仓储中心等已列入省重点项目,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6.5亿元,增长8.8%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旅游业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600多万元,古城县衙修复工程基本完工,黄帝宫伏羲山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达20.9万吨。完成庙朱等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双洎河超化西段6公里,改造灌溉机井601眼、中低产田2.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郑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9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4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8.7%,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十件实事”基本完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改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5金凤路中学、小学市直第三幼儿园同时建,建成农村中小学校舍3.1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荣获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中医院迁建主体完工,乡镇卫生院温暖工程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251万人次,片医网格化服务成为省、郑州市亮点。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农家书屋71个,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进展顺利免费放映电影3600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称号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亿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险新增3.9万人,新建敬老院4所、床位550张,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资金50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2.3万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扶贫搬迁安置房8.8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和帮助。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推进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构建“三级网格、四级平台、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排查化解非法生产、信访稳定等重点领域矛盾问题2.5万多件,办结98%以上。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完善调解机制,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深化安全生产“两基三体系”建设,抓好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监管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持续开展行风民主评议,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办复率100%。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都得到了新的加强,监察、审计、执法、人防、物价、供销、工商、气象、烟草、盐业、机关事务、国资管理、邮政通信、民族宗教、工农关系、档案史志、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取得了的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在这里,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密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的宏观压力不断加大,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环境资源的约束日益趋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带动型、创新型企业不多,发展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群众对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还有更高期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仍需加大四是行政效能建设还需加强,一些干部运用政策、规避风险、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总体看,我们既面临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当前,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地区已进入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中原经济区规划》获批、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给新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随着郑登快速通道、大学路南延、商登高速等一批融入郑州、对接周边的重大交通路网规划建设,新密的区位、资源、生态等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势必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助推我市提速发展、转型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真落实郑州市“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的部署,强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着力稳定增长、加快转型、统筹城乡、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直接出口总值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第一,要把投资拉动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更加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效应,积蓄发展“正能量”第二,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有效抓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人口转移,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第三,要把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转方式的坚实支撑。做强一产,优化二产,做大三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第四,要把开放创新作为提升发展活力的基本途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第五,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生靠投入”的理念,把更多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办好离群众最近的实事好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注重投资拉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项目带动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重。突出抓好列入省、郑州市第一批重点的61个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71亿元。重点推进投资40亿元的浦发百万吨造纸投资13亿元的河南工信华鑫废弃电子再生利用、投资10亿元的天润风力发电、投资7亿元的康宁特环保装备等项目。积极做好投资40亿元郑煤低热值电厂30万千瓦机组、投资10亿元的郑煤牛店90万吨煤矿、投资30亿元的郑州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与央企、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民企的对接,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力争波司登中原国际服装商贸城郑飞军民品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建设。争取签约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以上。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培育内生动力并举,深入实施“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着力打造两大产业基地。新型耐材加快 两区一中心建设深化与央企、科研院所战略合作,规范有序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十大集团,抓好瑞泰科技、振东新型材料华威示范生产线、正泰莫来石均质料等重点项目,支持华威、远东公司加快上市步伐,大力推广发泡陶瓷、纳米建材、莫来石、膨胀剂、脱硝催化剂等新材料、新技术,力争完成工业投入50亿元,建成新材料示范生产线20行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品牌服装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郑州服装批发市场外迁,努力招大引强,建设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四位一体”的服装集散地。争取实现工业投入40亿元、行业销售收入70亿元。改造升级煤炭、造纸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电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郑州市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壮大服务业规模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科来华建材城、郑新国际物流园区、万力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带动物流中介、信息服务等行业规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继续推进新密、黄帝宫伏羲山、超化寺等开发建设着力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科学处理住房保障与市场协调的关系,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郑州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健全服务网点。服务业投资增速25%以上,增加值增长12%以上,占生产总值27%以上。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突出基础设施配套、投融资平台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效应改造升级省道S321郑尧高速轩辕丘站至新郑界段,开工建设劳动街、永祥路4条道路,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和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以上,继续推进锦荣置业服装加工基地、康宁特环保装备酷派电子、六冶重工、中圣齿轮等一批亿元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以上,引进省外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切实加强用地计划管理,强力推进土地收储管护,探索建立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积极争取省人地挂钩试点,综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申报省级重点项目举措,加大对内挖潜和向上争取力度,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着力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运用BTBOT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领域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加强税源管理,做好比对分析,营造公平税负环境,不断提升征管水平。严格收支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保障必要支出,压缩一般支出,全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注重质量提升,持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加快重点区域开发,积极推动东区溱水桥、西区市民广场周边规划建设,注重整体布局架构,搞好单体建筑设计,推动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形成“双中心”发展格局。拉大城市框架,推进投资2亿元的密州大道南延至郑登快速通道、投资1.2亿元的溱水路东延至嵩山大道、投资3500万元的长乐路南延至岳打线,完成新华路续建工程带动沿线区域开发建设,激活东南片区的发展潜力,促进矿区组团、老城组团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优化城市业态,加快十字景观大道建设步伐,有序启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推进东城半岛、金域蓝湾等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功能配套,加快供水管网、燃气管网、集中供热、公交场站等公用设施改造,积极推进邮政大楼、公安信息技术指挥中心等工程建设,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管理运营,确保生活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围绕净、亮、绿、美,强化市政基础设施管护,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着重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塑造规范有序、优美宜居的城市形象。

统筹镇域规划建设加快曲梁组团规划报批,适度超前配套基础设施,尽快成规模、出形象、聚人气按照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资源集约、人口集中的要求,编制完善新市镇规划,推动超化等新市镇建设,进一步提升复合功能,培育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按照“洋气、雅气”的理念,严格规划设计,健全配套设施,提高质量品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4,力争入住群众55002.3万人,确保拆迁群众妥善安置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路网建设,全力促进商登高速、郑登快速通道、大学路南延、省道S323新密段等干线公路建设,加速推进省道S321改建工程,启动省道S234前期工作,改建周甘线、岳打线等县道26公里,建设镇区通往社区道路19公里,社区互通道路22公里,整修乡村道路20公里,努力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以道路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三)注重基础支撑,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手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畜牧果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现代畜牧示范园建设,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农产品区域品牌。新增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0推广新型农业机械1200台(件)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云岩宫水库改扩建工程,完成史沟、劝门等8座小水库除险加固,积极推进一批集雨节灌、矿水利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增强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坚持科技兴农,改造中低产田2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支出,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阳光工程培训600人以上,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以上。实施扶贫搬迁整村推进项目3个,转移山区困难群众8713310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0处,解决4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四)注重环境保护,持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资源能源节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益,落实差别化工业企业准入政策,降低能源、土地、水资源消耗强度,提倡集约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年能耗5000标煤以上企业重点监管。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深化环境综合治理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加强污染源治理,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切实增强环境承载能力。引导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确保裕中电厂一期、龙力水泥脱硝设施投入使用。加强李湾水库、双洎河等重点区域治理,建成9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督促畜禽养殖场配备污染防治设施。

着力打造美丽新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廊道绿化20125公里,植树造林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2.2万亩。开工建设双洎河超化东至来集段河道治理,做好煤矿搬陷区和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的综合效益。深化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持续开展厂矿企业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注重民生投入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万平方米建成中学、小学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3所,完成市直第三幼儿园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培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发展实施农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工程,引导各类文化活动基层延伸深度挖掘羲皇文化、黄帝文化、岐黄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启动投资2000多万元的李家沟、古城寨遗址保护工程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高社保工作水平。深化医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优化片医网格管理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提高个体私营企业职工参保率。严格执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推动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建设结构更加合理的保障性住房,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创业富民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培训帮助就业、援助扶持就业。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3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以上

注重平安和谐持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网格管理。按照“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原则,规范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条块深度融合,全面开展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职责融入网格管理之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更加重视安全稳定。统筹抓好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人口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煤矿“一矿一站”监管模式,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认真落实“领导接访、下访”等制度,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努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继续开展四严一创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健全自然灾害、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能力。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倡树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开展六五普法教育。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事业发展

(七)注重自身建设,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规范工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职尽责。完善决策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内部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提高行政效能。围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目标责任体系,更好地把目标与责任、督促与落实、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提高抓落实的成效。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加强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进一步健全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有效预防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重任在肩,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务实重干,谱写新密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建设“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