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密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2月12日在新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超峰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新密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着力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开拓创新,稳中求进,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据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559.8亿元,增长9.5%,占年计划9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4亿元,增长16.4%,占年计划10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增长23%,占年计划8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亿元,增长14%,占年计划98.2%;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增长12.2%,占年计划101%;外贸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0.2%,占年计划8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17元,增长10.5%,占年计划99.6%;农民人均纯收入13310元,增长13%,占年计划96.4%。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7.1亿元,比年初增长1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7.8亿元,比年初增长39.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4亿元,比年初增长12%。
(二)产业转型积极有效
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显现。三个省、市重点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8亿元,增长47.1%,总量占全市48.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3亿元,增长30%,总量占全市54.9%。新密市产业集聚区荣获郑州市“五快”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千亿耐材、品牌服装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耐材企业联合重组取得突破,华威耐材完成并购上市,瑞泰科技碱性耐材、振东科技新型防火保温材料、锦荣置业服装加工基地等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耐材总部启动建设,3000亩服装批发市场纳入郑州市十大市场集聚区规划布局。规模以上耐材、服装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4.7亿元,总量占全市56.2%,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申报郑州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0项。现代服务业态势良好。新密新区机构套合完成,特色商业区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家居建材城、古城旅游开发、伏羲山旅游观光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9.7亿元,增长9.4%,占生产总值比重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9.1%,粮食产量达到20.1万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136工程项目12个,新建集约化规模养殖场1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完成史沟、劝门等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农村供水工程36处,解决6.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
《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新密市新型社区建设规划》、《新密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新华路中段、工业大道南段等12条道路竣工通车,新增城市道路11.2公里,城市道路建设投资力度为历年之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城乡天然气、城市集中供热、加气站等工程持续推进,省内首家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运营良好,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项目投入试运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累计建设新型社区住宅2.6万户、580万平方米,实施配套项目160个,2013年新入住农户1.3万户,超化新区黄固寺村(社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美丽乡村”首批创建示范点。推进城乡路网一体化,新修改建县、乡、村道55公里,S321升级改建、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工程加紧施工。完成生态廊道绿化165公里、92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生态廊道全域覆盖。
(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强化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8.5亿元,增长24.9%。完善重点项目领导干部联系分包、联审联批、督查奖惩等机制,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全年召开项目推进会16次,研究推进173个项目,协调处理疑难问题100余项,确保重点项目年度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开工重点建设项目114个,年度完成投资167亿元;其中省、郑州市重点项目68个,完成投资94亿元,占年计划133%。投资7亿元的康宁特SCR脱硝催化剂、投资5亿元的六冶重工装备制造和钢结构设备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9.3亿元的酷派电子广告数控设备、投资7.6亿元的中圣精密齿轮等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设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郑州市外境内资金125.2亿元,百万吨高档包装纸、风力发电等27个重大招商项目相继开工。
(五)生态文明扎实推进
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督促重点用能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和能源审计报告,对能耗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进行节能考核,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振东科技新型防火保温材料、正泰公司均质耐材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强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新建建筑标准执行率100%,实施率95%以上。耐材企业淘汰单段煤气发生炉144台,新增天然气用户企业42个。《新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付诸实施,建成土地整理项目9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15个,69家矿山企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方案通过终审,郑—少—洛高速(新密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新增营造林2.99万亩、森林抚育2.2万亩,创建省级生态村8个、郑州市级生态村11个。
(六)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7所,金凤路初中、小学和市直三幼建成投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城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360元、240元,农村“五保”分散及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456元和5760元。建成民办老年公寓2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8.91%。持续实施免费婚检,继续开展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63‰以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户,扶贫搬迁1250户、4600多人,建成保障性住房458套。深化煤矿监管模式,开展重型货车专项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认真落实领导“接访、下访”等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和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社会大局总体协调稳定。
2013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仍需稳固;二是服务业比重较低、农业基础较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依然存在,结构调整仍需持续推进;三是土地、资金和资源环境等掣肘依然存在,项目建设瓶颈制约仍需破解;四是财税增收压力依然存在,民生投入仍需加大。2014年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缓慢复苏态势仍将延续,同时,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都市区建设提升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坚定信心,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综合施策,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改革和调控政策,着力扩需求、稳增长,优结构、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发展实际,并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努力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把扩大需求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扩大消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商贸业档次,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新密特色商业区及万宝园、百货大楼整体改造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着力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合理确定政府投资投向,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重点加大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积极谋划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列入省、郑州市重点项目40个以上。重点支持华威高档耐火材料、浦发纸业百万吨高档包装纸、中州电器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工信华鑫废弃电子再生利用、万力仓储物流园、恒信德龙中原国际名车城、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郑尧高速轩辕丘站升级改造等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开放。紧盯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行业20强等优势企业,突出产业集聚区招商、主导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再引进一批“三力”项目,力争落地招商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努力拓展外需,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外部市场。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促进耐材出口上规模、上档次。
(二)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把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作为产业转型主战场,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努力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优势,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依托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抓紧编制环保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康宁特环保装备二期、信达环保科技、众英环保等环保装备项目建设,争创国家十大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康欣服饰、同盈服装城、香港迅捷、中金汇仁服装孵化园等基地型服装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提升服装行业集群化发展水平,承接郑州市服装市场外迁,打造全国服装一级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持续实施千亿耐材基地建设。加强与央企、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强化振东科技、瑞泰科技、华威耐材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持续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支持企业上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动耐材产业集聚发展,力促新密市耐火材料产业园区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郑州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申报郑州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项。
(三)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四类社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理念,完成全市新建社区、续建社区规划编制,实施新型社区5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配套设施项目129个,回迁群众1.1万户、5.1万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城乡路网和林业生态建设。加快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S321线升级改建等工程,新建改造县、乡、村道43公里,实施廊道绿化5条49公里,完成高速公路出口与城区连接道路绿化提升工程6条70公里,新造林2.08万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培育农民合作社10家,新增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加强对入住社区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农民就业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和畜产品安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启动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项目,完成超化、平陌等4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云岩宫水库改扩建、牛店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双洎河超化东至来集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启动大潭嘴水库建设、平陌河河道治理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发展集雨节灌5000亩、节水增效2200亩。
(四)增强城区承载力,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
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使其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提升主城区承载力。城区东部以溱水桥周边为重点,做好东城半岛、世悦凯旋山等项目建设;西部以市民广场周边为重点,做好特色商业区建设、平安路综合改造等项目。推进袁井路、溱水路东延、政通路南段等城市道路和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市民广场、新建游园6处。规范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二期工程。提升新区集聚力。完成新密新区城市发展规划编制,推进劳动街、风尚街、花园街等8个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锦绣社区、溱水湾社区等3个拆迁安置项目,提高商务及生活配套服务能力,增强新区吸引力和聚集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把流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摆在更重要位置,重点推进藏金源仓储中心、浩金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密登堡葡萄酒堡等项目建设,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做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云上(新密)城项目落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五)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新密,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强化制度保障。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监管。狠抓节能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控制能耗量过快增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狠抓环境治理。实施“蓝天工程”,继续推广耐材等行业清洁能源使用,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治理,持续开展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黄标车治理和老旧车辆淘汰。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双洎河人工湿地工程建设。狠抓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开展煤矿沉陷区搬迁及废旧村庄的治理复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建立补充耕地指标公开出让制度,加强土地收储和管护,重点保障省市重大项目、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深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统筹城乡教育,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5万平方米、公办幼儿园4所,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范围,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补助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弱势群体服务保障能力,完成新密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惠安家园三期、青屏苑和东华苑安置小区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搬迁工作。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完成城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启动尖岗水库引水入密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万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启动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完成中医院迁建、卫生监督所建设等项目。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金额达到40%,积极推行非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维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5‰以内。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加强妇女儿童、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推进市公安信息技术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和谐、平安新密。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