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4日在新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新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超峰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新密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严竣的外部环境,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牢牢把握大势,着力扩需求、稳增长,优结构、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新常态下平稳增长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1.9亿元,增长9.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383.8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6亿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4840元,增长11.5%。
(一)积极扩大需求,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克服要素制约,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153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76.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6%,开工率95%。工信华鑫大型环保设备、锦荣年产2000万套(件)服装加工基地、瑞泰科技环境友好型碱性耐火材料生产线、郑登快速通道等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古县衙开门迎宾,伏羲山大峡谷晋级国家4A级景区,全市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44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5亿元,增长18%。特色商业区金城时代广场、金博大时代广场、家世界购物广场等大型商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培育新型耐材出口品牌,完成出口总值6942万美元。广泛开展活动招商,签约落地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0个。
(二)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新型耐材、品牌服装、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显现,新密市产业集聚区、超化耐火材料产业园和大隗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持续增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40亿元,占全市5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亿元,占全市61.2%。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岳村、米村、苟堂三个创业园启动建设。千亿耐材、品牌服装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建信科技年产3万吨碱性耐火材料、振中电熔年产1万吨熔铸高锆铝砖等项目建成投用,同盈服装城年产1800万套(件)童装加工基地、中澳物流现代服饰鞋业物流总部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密耐材铁路转运中心建成投用,汇特耐材与上市企业濮耐股份完成并购重组。全年耐材、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62.9%。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伏羲山旅游开发、国际家居建材城、藏金源仓储、浩金元仓储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服务业完成投资123.2亿元、增长24.4%。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19.6万吨,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4.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7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9.5%以上,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站和4个农技区域中心站。
(三)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路网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标准完成国、省道网及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国道实现零突破,市域新增2条国道56公里。续建、新建路网项目40个232公里,完成投资40.02亿元。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建成通车,省道321完成改造,商登高速新密段开工建设,“六纵六横”骨干路网体系雏形已现。主城区功能日趋完善。新建、续建、改建城区道路项目15个,完成投资3.3亿元。金凤路、长乐路南段、溱水路东延等7项工程完工,新增城市道路6公里,主城区“七纵七横”路网基本形成。新增绿地47.7万平方米,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持续完善。新型社区建设稳妥推进。78个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建成和在建住宅890万平方米,13.3万名群众搬迁入住。密登堡社区、锦绣社区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安置房3644套。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营造林2.2万亩,实施廊道绿化25条123公里,绿化面积1359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加强水、大气、固体废物、机动车污染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双洎河地表水出境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6天。
(四)积极落实改革政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突出,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52项,削减率65.1%,审批环节统一规范为受理、审核、办结,压缩率51.2%,承诺办理时限缩减86.1%,超额完成“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融资工作取得突破,10亿元“城投债”成功发行,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4.7亿元,比年初增长18.2%。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小微企业812户次,受惠面达到99.8%。监督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化经营,增强其对小微企业的输血功能,2家小额贷款公司对我市188户中小微企业贷款196笔、金额3.1亿元。落实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全年新设立各类企业1063户,全市各类企业注册资本总量达到3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5%。深化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体制改革,争取年度用地计划指标1112亩、增减挂980亩,批回土地4310亩。推进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完成征收1632亩、供应1162亩,有力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
(五)积极保障改善民生,各类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18所学校的22个建设项目,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51所,全市235所学校食堂达到省级标准。成功举办第六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70元、260元,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6240元、3744元。建成民办老年公寓3家、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0所。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74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750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基本药物使用率100%,市中医院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基本公卫项目实施示范点53个,新农合参合率99.47%。市中医院异地迁建项目基本完工,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完工。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8万人,郑州市尖岗水库引水入密工程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完成400户,易地搬迁贫困群众1684户、6452人。新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助器具中心、新密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和7所示范性残疾人社区康复室建成投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专项行动和矛盾问题集中治理,开展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积极推进“一村一警”长效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014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耐材、煤炭等传统行业生产普遍困难,主要指标增速趋缓;二是服务业比重较低、农业基础较弱、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依然存在,结构调整仍需持续推进;三是土地、资金和资源环境等掣肘依然存在,项目建设瓶颈制约仍需破解,各项民生投入仍需加大。2015年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曲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5年新密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牢牢抓住郑州国际商都、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落实,着力统筹城乡,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发展实际,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转型发展,促进经济新常态下平稳增长
突出规划引领,努力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努力高标准谋划、高质量编制,全力做好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找准未来五年工作着力点和转型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定向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建设“总抓手”作用,围绕产业政策导向、规划布局和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优势,积极谋划一批产业转型、交通路网、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力争列入省、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42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2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中建七局绿色建筑产业园、浦发百万吨高档包装纸、普洛斯新密物流园、星石实业世贸天地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工业转型。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挥节能环保产业园集聚和康宁特公司示范作用,推进康宁特环保装备二期、信达环保、众英环保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以大气、水污染处理等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链。以同赢服装企业总部港为龙头,推进金盛服装商贸城、锦荣服装创意园等项目建设,提升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和郑州批发市场外迁承载能力。以超化耐火材料产业园为重点,统筹推进“一区四园”建设,畅通耐材专列运输通道,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鼓励传统窑炉节能改造,实现耐材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兴旺耐材高档莫来石系列轻质砖生产线、文真新材料镁铁尖晶石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理顺特色商业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区内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现有业态,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知名品牌入驻区内,力争红星美凯龙、法国欧尚等项目签约入驻。完成电子商务规划编制,积极引导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推进藏金源仓储、万力物流、古城开发、伏羲山旅游二期开发等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完成5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建、续建农业创业园24个,建成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10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二)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突出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招商选资质量,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努力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市金融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实施郑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项,争创省名牌产品4个,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 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创建郑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在新密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提高招商选资质量。以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为载体,围绕新型耐材、节能环保、品牌服装、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加强对国内外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的研判,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三力”项目、引技引智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引进郑州市外境内资金1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培育外贸出口增长点。注重出口品牌培育和潜力挖掘,推进河南省新型耐材出口基地建设,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全年实现外贸出口7500万美元以上。
(三)坚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交通路网建设、城区承载能力提升、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塑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突出交通先导。积极推进郑少高速新密北口、机场迎宾大道西延快速通道、商登高速连接线等路网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商登高速、大学南路南延、国道343等项目协调工作,分批启动农村路网26条道路,尽快实现区域路网的合理布局。突出城区承载。推进溱水路西延、密州大道南延、开阳路和未来大道北延,促进城市环线的形成。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尝试建立公交智能化运行体系,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强城市管理,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铺设城区供气管网16公里,供热管网4公里、供水管网16公里。突出社区提升。积极实施市场化运作和统规自建的路子,统筹推进45个新型社区建设。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增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争取1万人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3万人左右农村人口就地实现城镇化。突出园区建设。完成岳村、米村、苟堂3个工业创业园规划编制,继续加大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完善水、电、气、路网和信息网络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园区建设。
(四)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在煤炭、耐材等传统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广建筑节能改造,确保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全面推进“蓝天工程”建设,减少PM2.5污染,加强扬尘和城区餐饮污染治理,持续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检查力度,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0天以上。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做好双洎河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程建设运营。力争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地下水位下降态势。加快引水入密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城区居民用水问题。启动乡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解决5万名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新密市平陌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新密市大潭嘴项目区、方沟和申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切实解决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确保5个农村连片整治项目建成投运。积极组织开展矿产开发和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建设3万亩,建设生态廊道11条126.7公里。扎实做好云蒙山、天爷洞、皇帝岭等5个森林体验园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2015年省级达标村5个、省级示范村3个,启动美丽村庄建设2个。
(五)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加强学校改造和办学条件改善,完成8所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在城区新建两所小学。实施全民创业促进活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就业服务活动,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努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搬迁贫困群众2800户,整村推进项目5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0户,建设公租房1万平方米。落实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完成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双拥优抚工作,加大新密市烈士陵园建设力度。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对已建成的20个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保障工作,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用。推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继续巩固新农合制度,不断拓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加强市、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完成中医院西迁、启动妇幼保健院东迁等项目建设。抓好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认真落实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扎实做好儿童免疫规划,不断提升妇女儿童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让我们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改革创新、主动作为,为把新密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