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07116/2023-00017
  • 新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2023-02-08
  • 2023-02-09
关于新密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2月9日在新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艳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新密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35.8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占比为3.8:52.0:4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位居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第74位。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优化新密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重大项目县处级领导分包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领办代办、工作专班常态化跟进制度,采取周调度、月评比、季观摩等形式推进,全市219个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3.8亿元。滚动推动6期“三个一批”项目60个,总投资258.8亿元,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达到100%。灾后重建成效显著。围绕“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的任务目标,按照四个时间节点,建立四类项目清单,全市341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20.7亿元,完工率97.3%,提前实现“大头落地”的目标任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统筹。持续推动国家“33+19”条、省“44+77”条、郑州“45+109”条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编印《新密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有力有序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市经济运行工作。全市518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落实包保干部制度,实行双线嵌合,企业闭环生产能力持续完善提升,有效保障了企业(项目)生产经营、物流畅通、政策助力、防疫安全,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制造业根基更加牢固。实施装备制造、耐材、家居、新材料、品牌服装等重点工业项目112个,完成投资52.78亿元。中南·高科环保智造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凯翔耐材当年立项并投产。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7家。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新增智能化改造企业2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两化融合”对标贯标企业26家,“上云”企业449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5家,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印发《新密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荣获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称号,伏羲山沙古堆村等4个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超化镇灵龟山田园综合体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魏长城文旅融合区列入“长城自然生态休闲之旅”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1家、四星级民宿3家,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更加充实。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新建和提档升级家政社区服务网点5个。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抓紧抓实农业防灾减灾,实现粮食稳产增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83.21万亩,总产量达到21.3万吨。新发展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7家,申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2家。郑州市泽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粟米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恐龙蛋杏李被纳入郑州市知名农业品牌库。

(三)城市更新扎实推进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编制了古城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和文旅文创融合方案,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两个安置区、核心区一期和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已经全线开工,部分工程主体已经“出正负零”。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完成4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项目全部建设任务。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8.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所有乡镇和80%行政村。建成综合公园1个,创成省、市园林单位(小区)6个,新建小游园1个,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年收入超百万的强村富村达到6个,实施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1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创建美丽庭院达标户7930户、示范户2000户。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加速,神仙洞村获批省首批康养示范村。城市脉络持续完善。S317线郑州境新郑机场至新密改建工程新密段主线路基已基本完成。G310郑州市西南段改建工程主线已全线贯通。焦平高速荥阳至新密段新建工程、焦平高速新密至襄城段新建工程土地组卷已报送至自然资源部,白槐大桥已开工建设。完成燃气管网建设20公里,完成热力管网建设0.62公里,新增供热入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5G基站174座,实现城乡基本覆盖。

(四)发展活力不断创新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展“四减一即”专项行动,推动实现50个群众眼中“一件事”联动办理,100个事项“免证办”,500个事项“三个工作日”办结,1539个事项“即来即办”,企业群众便利度不断提升。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电话专线,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特别窗口,及时回应企业群众诉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落实研发经费投入“存量补助+增量补助”政策,构建R&D经费投入正向激励机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63.5%,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0亿元。培育建设创新平台,新认定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2家,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项目1个。开放招商成绩凸显。围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研发产业高质量项目,强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全年落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21个、总投资286.9亿元,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1亿元。

(五)生态环境优化改善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19家企业完成VOCs设施提标治理,54 家企业完成脱硫设施升级改造,空气质量年度综合指数居六县(市)第2位。双洎河马鞍洞断面水质达到省定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任务完成率100%,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任务完成率100%,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挖掘“十绿”空间,实施国土绿化5600亩。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开展生态廊道实验性管护44.3公里,绿化总面积3719亩。溱水河综合治理核心区“溱水之风”建成开放,双洎河大隗黄湾寨至曲梁交流寨段河道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大磨岭煤矿矿排水资源化利用一期项目完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水系生态不断改善。

(六)民生事业扩面提质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持续开展防返贫监测排查,投入1.5亿元的98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建设完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全民创业促进就业活动,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2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15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6475人次,完成新增技能人才2290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183人。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开阳路幼儿园、育才街小学等7所学校建设完工,郑州市五十九中、曲梁镇风尚街小学等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强力推进“双减”改革,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成果持续巩固。医疗水平稳步推进。市中医院与省骨科医院成立紧密型专科联盟共建医院,与省肿瘤医院共建省肿瘤医院新密分院,与郑州七院共建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新密分院。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市妇幼保健院设立科学育儿指导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医院设立科学育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兜实兜牢。全面实现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统筹,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金标准大幅增长,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730.87万元。实现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全市14.5万老人全部入网郑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各类文化主题活动28期、公益讲堂24期、全民阅读推广活动20场。更新健身路径5条、安装智能驿站4个,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0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扎实推进平安新密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严抓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常态监管,有效化解问题楼盘,深化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22年,我们经历了多轮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考验和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始终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顶压前行、精准发力,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同时,在综合因素影响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龙头企业仍需培育壮大,消费动力和创新能力仍需加强,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等。这些都需要在下步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重点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郑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郑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十大战略”行动,深入开展“三标”活动,锚定打造“三区两强一基地”,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为关键发力点,以做大做强文旅产业为重要突破口,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优化环境增信心、开足马力拼经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不懈奋斗的朝气,奋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成高原”中挑大梁、起高峰。

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发展需要,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下达目标之内。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经济提质增量的现代化

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循环发展新格局”“两新一重”作为推动重点项目领域的主要依据,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社会事业改善等领域的23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18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2.8亿元,重点推进河南逸祥科技卫生材料扩建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新密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普洛斯物流园等项目加快进度,推进河南好年景功能肥料科技园、河南交广交通科技装配式构件等项目竣工投产。实施市场主体服务行动。持续将“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确保问题解决率保持在98%以上。强化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加快推行“免申即享”“一口办理”,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产学研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享受各项奖励政策。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全面清理低效土地,完成收储3646亩、供应2754亩。实施金融市场支持行动。全力推动“郑好融”扩面增效,引导企业入驻平台。加快推进“金融一件事”在郑好办新密版块上线,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风险共担机制作用,着力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争取信贷投放增长16%以上,存贷比不断提升。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点,加快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的现代化

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5大板块(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密古城、产业新城、循环经济专业园、新型耐材产业园)承载优势,着力做强传统产业(新型耐材、装备制造、服装家居、绿色造纸),做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卫材、现代物流),前瞻未来产业(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新技改提升行动和数字化转型,提振制造业投资,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全年实施新技改项目50个,技改投资增速达到30%以上。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新模式试点2个、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试点2个、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家、“两化融合”对标贯标企业30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对标企业50家,累计“上云”企业达到2500家。推进创维无线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园、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制造业项目落地。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全面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完成核心区7条街坊建设。支持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伏羲山5A级景区。充分放大岐黄文化、自然生态等优势康养资源,深挖“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岐黄园休闲养生建设项目。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紧盯重大消费节日,鼓励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餐饮、文旅等企业抱团发展,联合举办大型主题活动和系列促消费活动,推进消费市场回暖。深入培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稳定蔬菜生产面积在8.5万亩以上,蔬菜产量保持在23.5万吨以上,肉产量达到1.4万吨,蛋产量达到2.4万吨。

(三)以农业农村发展为侧重点,加快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农业路南延、龙潭路东西延、政通路南延、洧水路改线等路网建设,实施开阳路“景观大道”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推进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新区供水一期工程、城市供水工程优化改造等供水项目建设,完成南水北调引水入密配套管网改造工程。全面深化“城市大脑”一期应用推广,推进二期建设。对城区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升级改造,推进数字化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117个,总资金1.7亿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增一批和美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5条。培育一批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强村富村。加大城乡基础建设。全力推动焦平高速、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建设,确保S317线郑州境新郑机场至新密改建工程新密段、G310郑州市西南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力争城乡交通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环嵩山旅游公路、S541、S232和X029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项目、冲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截污二期工程、洧水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投入运营,有序推进苟堂镇污水处理厂工程。

(四)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突破点,加快建设充满发展活力的现代化

着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郑州市科技型企业40家,建设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3亿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紧盯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目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确保“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一件事”“并联审批”“区域评估”等重点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大力推进乡镇(街道)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交易场地智能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开发搭建流程可视化评标系统,持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交易中心创建。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扎实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除市场准入壁垒。通过“监管+服务”双轮驱动等方式,加强信用体系在联合监管、融资对接、“信易+”等场景领域的应用。精准实施招商引资行动。落实“链长制”,围绕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推进平台招商、以商引商及多种方式组合招商,力争签约350亿元以上。紧盯重点签约项目不放松,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招商项目落地效率。开展回归经济明星项目评选活动和回归经济观摩活动,推进回归经济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五)以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持续提升环境质量水平。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汽车尾气、 扬尘灰气治理,确保完成郑州市下达的优良天数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河(库)长制,推进“四水同治”,筹建双洎河水质自动微型监测站,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水污染排放重点行业达标提标改造,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依规实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联动监管。统筹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实施380亩北横岭生态脆弱区绿化彩化工程和4105亩重点廊道管护工程。完成全域水系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持证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整治修复。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做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鼓励利用屋顶资源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利用电厂余热实施供暖工程,持续推进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城乡结合部、重点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等区域实施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做好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双控”措施落实,统筹调度谋划全年煤炭消费总量,力争完成省定能耗“双控”目标和煤炭消费总量目标。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动态管理,补齐非贫困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短板,发展特色产业带贫项目,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脱贫村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就业优先提高收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力度,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提升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实施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职教中心改扩建、报恩街学校、新密智慧教育园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0所。探索集团化办学、“名校+”工程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落实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加快推进中康医院医康养综合体、市中医院医疗老年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标升级。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争创1—2家省、郑州市示范化中医馆。加大社会保障帮扶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全面落实社保基金预决算制度。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程,全市2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完成市社会福利中心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做好“书香新密”工作,持续免费开放图书馆、城市书房。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35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6%。促进社会治理安全稳定。狠抓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和物资储备。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障煤炭、电力、油气供应充足,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军民融合、民族团结、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所激发出的热情干劲,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福祉担当尽责、多做贡献的实际行动,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谱写新密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出彩新篇章贡献力量。

 

 

 

 

 

 

 

 

 

 

 

 

 

 

 

 

 

 

 

 

 

 

 

 

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23年2月8日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