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莉、卢晓丽、高亚辉委员:
您三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2019年11月以来,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省和郑州市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分类办科学制订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助力创新生态宜居美丽新密建设。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2020年底,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具体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台指导性文件。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收运处理体系全链条三年行动方案》(郑政文〔2020〕99号)要求,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聚焦源头“四分类”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等手段,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多次下发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保障措施和实施要求,切实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二是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社区创建,建立示范区域内垃圾分类的前端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四分类模式,逐步提标扩面,在全市范围内系统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市已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桶31136余个,分类果皮箱9500余个,设立分类小木屋或垃圾港湾850余处,配置分类密闭运输车辆104台,初步实现分类投放有指导、分类投放有容器、分类收集有设施,分类运输有车辆的分类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定期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专家讲座活动,为社区干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工作方式方法给予专业化指导,提标促效;深入开展“五进”活动,设置宣传栏、文化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介推广,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各公共机构开展行业内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有利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舆论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行为意识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110余次,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2650余处,发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2200余份,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分类知晓率大幅提升。四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分类设施建设。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收运工作在刘寨镇、伏羲山风景区的基础上准备向其他乡镇延伸;投资5280万元的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已具备生活垃圾进场处理条件;投资1.655亿元的新密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广示范项目已启动,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目前,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创新工作举措,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对现有的餐厨处理中心扩容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餐厨、果蔬、厨余垃圾一体化的处理基地;将现有的部分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成生活垃圾分拣驿站,使之具备资源回收功能和有害垃圾再分类功能;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面,在城区选取部分地点,先行建设“两定四分”(定时定点四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以点带面推动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行业部门、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全面参与,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更上一个新台阶,再次感谢你们对生活垃圾分类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打造时尚美丽新密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