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07116/2021-00168
  • 新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提案
  • 2021-06-08
  • 2021-06-09
关于持续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12号提案的答复

李彩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市发改委在接到您的提案后,高度重视,组织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司法局、市农委、市交运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对您提案中反映的相关建议进行研究,指定专人负责办理,认真听取了您的意见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方面

(一)科学编制新密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按照有关规定在


河南省政务服务网、郑州市政务公开网公示新密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915项(动态调整,实时更新)。制定《新密市政务服务改革管理办公室关于规范市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的通知》(新密政务办〔2019〕18号),对清单内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并在河南省政务服务网上公示,为群众办事提供清楚的指引,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就是告诉群众,什么事找哪个部门办,群众可以在网站上查询,也可以到政务服务中心查阅,办事更加便利。

(二)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为深化中介服务改革,完善中介服务平台,优化中介服务用户评价和政府主管部门评价的“双评价”机制,中心制定下发《新密市政务服务改革管理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通知》(新密政务办〔2021〕4号),对新密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介机构进行统计,加强中介机构规范管理,共有8个单位涉及中介服务事项,15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9家中介机构(其中9家入驻郑州中介服务超市)。

(三)深度精简各类重复审批。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设定审查机制,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等管理措施,加强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的监督。按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趟”“四减”要求,优化“一件事”涉及事项的办事环节。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不能增设办理条件和环节。无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不能作为办理条件,一律取消。按照郑州市相关要求,至3月底前,已认领、梳理出新增50个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政务服务一件“事”清单,300个涉企便民事项“掌上办”清单。

(四)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梳理完成审批服务事项1932项,实现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成”。聚焦群众需求,在一件“事”领域拓展、整合集成上下功夫,实现重点领域30个“一件事”事项“跑一次腿、进一扇门、办一件事”。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配备14台自助终端机,切实打通利民便民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网上大厅办事为主、自助终端办事为辅、实体大厅办事为补”的服务格局,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工作的科学化、自主化、人性化水平,满足了企业和群众错峰和休息日办事的需求,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感明显增强。

二、优化乡镇营商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方面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更多优势的关键时期,我市科学编制了《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在高质量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域生态美丽新密、释放改革开放新红利、全面共享发展新成果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工作部署。2020年6月,发改委起草拟定新密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报市政府研究,明确了包含1个总体纲要、29个专项规划和17个区域规划的“1+29+17”的“十四五”规划体系,17个乡镇、街道均需按照方案要求编制本区域“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辖区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

(二)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编制《新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针对镇区环境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升洁化水平。开展垃圾专项治理,对镇区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公共厕所、渠河两岸等公共区域的垃圾杂物实行全面清理,做好建筑工地及渣土的运输管理,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开展镇区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畜禽养殖粪污外排和小广告乱张贴等“三乱”专项治理,强化乡村生活污水治理与适宜技术应用,推动建制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强化乡镇建成区和沿路沿线村庄卫生保洁考核。2025年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二是加强序化管理。开展镇区“车乱开、道乱占、人乱行、线乱拉”等专项整治活动,交通秩序能稳定到较好的状态,加大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力度,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先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统筹推进给排水、供电供气、广电通信等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供水质量和地下管网覆盖面。三是提升美化水平。加强镇区闲置地、裸露地、边角地绿化,建设一批绿荫小游园,健身活动园。提升重点区域沿线的绿化品质、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强化沿街立面整治,注重体现区域特色和文化元素。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补短板”作用,不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龙潭大桥、G343、S321等22个整修工程已完工,G310、S317等改建整修项目稳步推进,92个“四好农村路”项目已完成211.8公里。郑尧高速轩辕丘收费站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建成5G基站392座。供气、供热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铺设燃气管网57公里,建设换热站8座,燃气、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85%、54%以上,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计划于2021年完成S321线下穿郑尧高速段道路改建、S232与G343连接线改建等工程,确保G310项目主体工程完工、S317项目完成路基及桥涵工程,推动焦平高速荥阳至新密段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国道234升级改造前期工作,抢抓郑州市轨道交通网布局建设机遇,积极对接四期线网规划,争取更多站点布局我市,扎实做好K2快线、7号线等前期工作。

(四)科学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为促进新密市招商环境,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不断促进新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市商务局出台《新密市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拟定《新密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从粗放招商转变为精细招商、从政策招商转变为环境招商,从盲目招商转变为目标招商,提高项目成功率。项目签约前,市商务局负责提供考察、洽谈、签约等一系列贴心服务;签约后,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牵头,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和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实施拿地即开工政策,为项目提供一条龙、24小时的保姆式服务。

三、贯彻落实执法人员任前考法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方面

(一)严格执行新法,多措并举配套落实。2021年7月15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在原《行政处罚法》未有规定。待新法生效实施后,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调研制定配套制度,多措并举保障新法准确实施。

(二)严把考试培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一是严把行政执法证件申请关。依照《河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规定,严审申领资格、集中考前培训、限期网络考试。经过三重筛选,最终确定申领资格。二是严把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关。每年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网络培训、考试,利用“河南省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考试系统”随机出题、每人一卷的优势,达到检验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熟悉程度与行政执法能力是否匹配的目的。三是严把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知识更新关。将新法作为培训、考试的重点,努力营造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良好行政执法生态。

(三)加强执法监督,优化行政执法环境。一是源头把控。在行政执法证件办理中,严格依法审查,确保执法实践主体合法性。二是多措监督。通过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全市具体行政行为季度备案、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对“三项制度”落实情况专项监督等监督手段,切实有效规范和指导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好行政执法权。三是事后纠错。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抽查全市已办结行政执法案件卷宗。卷宗评查结果,由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反馈有关问题并监督整改落实。

(四)落实普法责任制,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深入推进以案释法,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2021年普法讲师团”普法宣讲活动的通知》(新密法普〔2021〕1号),由全市47个单位组建“普法讲师团”,从5月份开始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与本单位本系统实际工作紧密相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单位、机关等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把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和服务、管理过程中。

(五)落实“三项制度”,有效推动法治建设。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9年9月印发相关文件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明确各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公示公开行政执法信息,以及“双随机、一公开”事项清单、依据、程序等,规范事前公示,严格实施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工作要求,规范事中公示,除法律规定不能公示的情形,要求编制行政执法决定事项文书全部公示,规范事后公示。

四、尽快制定并颁布法律顾问指引性规范方面

(一)健全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机制。2019年3月新密市司法局制定了《新密市“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补贴月发放考评办法》,根据村居法律顾问工作量大小、工作成效、路途远近每月由村居、司法所、司法局逐级进行综合考评,按照考核情况发放补贴。2019年8月13日新密市委政法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重大意义、职能作用、工作职责、服务标准、工作制度、保障机制等做出了明确要求。

(二)建立基层法律顾问制度的激励政策。通过到各律所深入调研、召开律师座谈会等方式研究,鼓励更多优秀的律师深入基层、为老百姓服务。

(三)健全法律服务微信工作群。根据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要求,目前我市已建立市级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群2个,乡镇法律顾问工作指导微信群18个、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服务微信群351个,微信群成员包括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两委干部、调委会成员、部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村(居)法律顾问通过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为广大干群在线提供法律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督促,指导村居法律顾问更好发挥法律服务微信工作群作用。

(四)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多重身份作用。自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以来,合理利用法律顾问的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法律咨询员、案件代理员等多重身份,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纠纷化解、普法宣传“三大主业”,紧盯群众遇事、干部办事、基层理事、破解难事、处理家事等基层现实问题。

感谢您对新密市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6月8日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