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推广岐黄文化”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是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是《黄帝内经》思想形成地,是中华医祖岐伯的第二故乡。2010年12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联合命名新密市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这是一张宝贵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岐黄文化的挖掘推广和开发利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作出的“加强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研究”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就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4月份,市委常委会听取《关于成立新密市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的情况汇报》;5月22日,中共新密市委、新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成立和调整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成立新密市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等;拟定了《新密市关于持续加强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方案》,明确15项重点任务,统筹协调全市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相关企业等多方力量各司其职、同频共振,共同推进我市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推介传播;积极培育发展涉岐黄中医药文化相关产业,把我市丰厚的岐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文旅发展强劲动力。领导小组先后召集相关单位召开座谈会4次、工作会议1次,组织开展调研活动5次,参与指导协调癸卯年岐黄圣地礼拜医祖岐伯大典暨首届国际岐黄文化高峰论坛、全国第三届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医祖岐伯祭拜仪式等宣传推介活动十余次,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提升了我市“岐黄文化发祥圣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大宣传推广、讲好岐黄故事
(一)宣传打造岐黄文化品牌。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以岐黄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核心元素宣传力度,在招商引资、文化推广活动中注重突出岐黄文化优势宣传,吸引更多主体关注岐黄文化、中医药产业。通过协办、举办岐黄文化国际论坛、“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流会”“中医药健康产业投融资洽谈会”“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等学术会议和相关活动,组织中医药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挖掘新密岐黄文化,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特色优势。深挖“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文化内涵,加强对岐黄文化相关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的挖掘整理,丰富岐黄文化内涵,为岐黄养生园建设、岐黄中医药博物馆、打造中医康养产业示范园奠定基础。从2020年开始,先后举办了四届医祖岐伯祭拜大典;今年4月25日举办的第四届医祖岐伯拜祖大典参与群众多达两万余人,取得较好社会影响。2023年,先后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岐黄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新密岐黄文化发祥圣地首届艾草文化节、岐黄圣地《黄帝内经》读书会等活动,中国岐黄文化起源地研究课题顺利启动,以岐黄文化为主要名片的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推进。
(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作的《新密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确定了“中原文化休闲福地、华夏寻根祭祖圣地、国际中医养生宝地”的新密全域旅游品牌形象,提出“文化旅游与养生结合——打造中医药健康示范基地”,将苟堂镇、超化镇南部山区作为岐黄文化传承区进行了重点规划。我市已于2021年成功创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岐黄文化传承区已经成为新密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南部山区发展定位仍是岐黄文化传承发展重要片区。我们将强化对苟堂镇岐黄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指导,指导做好镇域全域旅游规划,整合岐黄文化资源,保证土地供给,推动相关项目建设;对我市中医药健康文旅产业进行规划提升,确定以苟堂镇为重点区域建设省级岐黄中医药健康文旅产业示范区,支持岐黄文化园创建研学、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支持河南岐伯山文旅集团和香港铜锣湾集团就“岐伯山圣境旅游区”建设项目开展持续深度合作。
(三)推动岐黄文化非遗传承保护。充分挖掘与岐黄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岐伯传说、轩辕黄帝传说、李堂药王庙会、金银花(密二花)种植栽培技艺、吕氏膏药等5个项目,分别申报并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祖传老广德堂大丸药、鼻炎通窍散制作技艺、李氏膏药、端午民间药用习俗、艾草种植培育技艺(丁沟密艾、密岐大艾)、艾草手打绒技艺、艾草膏制作技艺、面神经麻痹中医传统疗法、传统揉肚技法、周氏丹药炼制技艺等10个项目,分别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南岐黄园教育基地、河南千年农业教育基地等涉及岐黄文化宣传推广的非遗项目研学基地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级各类研学活动20余次,受众近万人;利用新密市民俗文化节五福游春活动、新密市首届溱洧文化节、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推介涉及岐黄文化的非遗项目,助力中医药文化自信。
(四)提升岐黄文化产业带动功效。常态化推进新密岐伯山岐黄文化养生产业园项目、艾草“三产融合”产业园项目等岐黄文化产业项目进展,做好动态更新服务工作;岐黄养生园基地被评定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河南岐伯山中药材交易市场开市交易;艾草“三产融合”产业园项目等以“艾草”为主题研发的艾合香象棋系列、艾草饺子、艾草月饼、艾草面条等岐黄文化文创衍生产品广受追捧,文化消费市场前景大好。光明医派数字健康产业示范基地落地我市米村镇,基地依托“光明医派”的中医专业项目规划及技术支持,按照“全产业链规划、全供应链配给、全价值链测算、全数字链支撑”设计理念,正在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医药数字健康产业示范园区。郑州葆龙药业有限公司年产7000万盒中药制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岐黄圣地中药材产业联盟成立,光明医派——中康医院合作共建项目正式实施,新密市岐伯文化街建设项目积极谋划,一大批涉岐黄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落实,必将推动我市岐黄文化产业化转化利用,将岐黄文化和中医药产业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三、突出中医特色、服务人民健康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市中医院建成省级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协作单位建设项目3个,发展河南省县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郑州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投用中医综合治疗区并开设日间门诊,推进新建2个中医特色专科和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妇幼健康融合发展,获评河南省妇幼中医药特色单位,新增6项中医药技术用于妇科、儿科、皮肤管理等诊疗服务。积极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大隗镇、平陌镇、曲梁镇卫生院和新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河南省“示范中医馆”。组织开展中医继续教育项目1700人次、西学中培训970人、中医适宜技术3期500余人;选派基层中医医师参加省、郑州市中医基层人才培养43人;挖掘收集、评审整理老中医及民间单验方59个;组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传统医学师承初审23人;培育申报中医学术流派2个,均获评河南省首批中医优质学术流派。
(二)宣传弘扬岐黄中医药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认同。市卫健委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文化进社区、中医养生讲堂、中医义诊服务等活动,宣传推广拔罐、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和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养生保健操,印制发放《四季养生》《小厨房大健康》等中医药养生读本,宣传弘扬岐黄中医药文化。依托郑州中康医院、郑煤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开展药食同源、中医调理等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将当归、茯苓、霜后桑叶等中药材融入餐食,配备艾草床垫、艾草洗漱品等中药生活用品,提供中药泡脚、耳穴贴、中医保健按摩等养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达到“治未病”效果,促进医疗与养老保健融合发展。
岐黄文化植根于溱洧大地,是全市80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财富,必须挖掘保护好、开发利用好 。虽然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距离上级要求和群众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推介。紧扣早期中国文化,在新密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项目核心区域规划建设新密市岐黄文化博物馆(展示馆)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相关体验康养项目,丰富古城历史文化基因,打造岐黄康养古城。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公园、旅游景区等处设置宣传岐黄文化的相关内容,营造传承弘扬岐黄文化浓厚氛围。积极利用中国(河南)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国际白银文化博览会等现有会展,布置岐黄文化相关展示和体验内容,推介打造“岐黄文化发祥圣地”靓丽城市名片。充分发挥民间岐黄文化学术组织作用,研究挖掘、形成推出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特色优势。加强对岐黄文化相关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的挖掘整理,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申报。鼓励扶持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以新密岐黄文化为题材的图书、歌曲、纪录片、影视剧等作品以及各类新媒体产品,提升我市岐黄文化影响力。要立足本土、内引外联,开展高层次学术研究,推动新密岐黄文化学术研究水平,让新密的岐黄文化价值和文化地位得到更广泛认可。通过举办“国际岐黄文化高层论坛”,吸引国内外中医大家、中医药大学、学术科研机构以及中医药企业、医院广泛参与,进一步叫响“医之渊,本岐黄;岐黄源,始新密”的岐黄文化品牌。
(二)加强产业带动。岐黄文化保护传承,重在产业开发。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中药中医并举,养生保健同重,旅游宣教共进的理念,形成以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为主导产业,中医药医疗服务、中药产业为支柱产业,中医药康复服务为配套产业,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旅游、互联网、食品、休闲健身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充分利用我市天然中药材品种多、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种植+加工+供销”的中草药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使以金银花、密艾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系列化、规模化、基地化,实现“岐黄圣地无闲草,漫山遍野皆灵药”的美好愿景。多渠道发展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特色药膳餐饮、茶道、岐黄保健品生产, 鼓励、支持和吸引更多的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创办岐黄国医馆、岐黄养生馆、岐黄理疗馆、岐黄针灸馆、岐黄药膳馆等。
(三)持续服务保障。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保障。持续推进全市各医疗机构加大中医药“治未病”科普宣传力度,挖掘整理中医药优秀单方验方,及时向社会发布中药预防处方。要积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依托我市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三级网络,面向市民群众开展中医药互动体验活动,提供针灸、推拿、艾灸、体质辨识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项目。持续做好以中医义诊体验、中医药科普巡讲、岐黄文化宣讲等为主要内容的岐黄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要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和单位推进岐黄中医药综合实践教育研学基地建设,支持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编写以新密岐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和中医药文化游学夏令营等形式传承推广岐黄文化。
传承岐黄文化根脉,使命光荣;振兴中医药事业,责任重大。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实举措提升全市岐黄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力度,做好“挖掘保护、产业带动、质量提升”三篇文章,以更好成效释放岐黄文化经济效益,深入挖掘其经济功能,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城乡协调,以更强合力抓好各项任务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感谢您对我市岐黄文化传承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