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世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市主城区东西狭长,南北较窄,各区域停车情况不同,老城区(开阳路以东、密州大道以西)停车泊位缺口较大,开阳路至平安路之间停车泊位基本饱和,平安路以西和密州大道以东区域停车泊位相对宽松。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目前主城区总数约10万辆,公共停车位约4万个,停车需求与停车泊位缺口较大,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显现。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显著提高,停车难、乱停车、行车难的问题随之显现。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公安交警部门在城区道路应划尽划地设置了13280个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3600余处非机动车停车区,在能够施划潮汐停车泊位的路段,已经全部施划为能够供市民群众24小时免费停放的机动车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同时组织专班开展乱停乱放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确保人、车通行的安全、有序、畅通。同时,紧盯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进行不间断巡逻,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停车现象。今年来,共计处罚乱停乱放违法行为23437起。
二是资源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组织编制了《新密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2017-2035)》,并于2018年8月经新密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在《新密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中远期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56处,规划停车位18364个,占地面积28.69公顷。同时严格按照《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等相关规范要求,严把新建、改扩建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项目审批,要求住宅、办公、商业、工业等建筑按标准配建停车设施,住宅类建设项目内部停车位不少于1位/户,地下停车位占比90%以上,并且配建停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另结合我市人防办有关规定,凡城区报批的项目必须设置地下人防设施,按照“平战两用”原则,地下人防工程平时可作地下停车场使用。
三是大数据管理部门完成智慧停车平台升级改造工作,2021年按照市“数字新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开发建设新密市智慧停车平台试点项目,试点接入我市10个停车场系统数据,接入停车位数据18246个,通过“新密易停车”微信小程序,向市民提供就近停车场推荐、余位查询、一键导航等停车服务,累计服务车辆158万车次。目前,“城市大脑”智慧停车平台试点建设已完成,下一步,将结合我市主城区停车项目建设需求,优化智慧停车平台服务功能,增加预约车位、反向寻车、车位共享、智能充电等特色服务,提高智慧停车系统用户体验和黏合度。
四是城市管理部门积极谋划主城区智慧停车项目,计划申请专项债4.5亿元,以挖掘盘活存量、增加有效供给为原则,按照停车场专项规划,建设永久性停车场、改造提升现有停车设施等方式,拟改造增加城区智慧停车泊位约5万个,同时升级智慧化停车管理平台,对城区所有停车资源统一管理,实现一网通管、便民利民。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经市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估,拟建停车场地块图纸已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土地预审及选址意见,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住建部门谋划的开阳南路社会停车场建设项目已经列入2023年度城市建设计划并正在有序实施。
五是整合现有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市城管局积极排查梳理出城区60余处停车场,包括城区内社会停车场、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居民自建停车场、居民小区专用停车场等,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依托现有智慧停车平台,及时为有停车需求的市民提供停车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深挖市区居民楼院及周边边角空地土地资源,设置临时停车泊位,以辖区街道办事处为主体,以社区为单位,利用居民楼宇及周边可利用边角空地设置小型停车场,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下步,我们将在“扩大增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错时共享”“潮汐共享”和“预约共享”等共享模式,以“挖掘存量”释放和盘活闲置停车资源,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智慧停车智慧化程度,持续打造“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全息感知体系,通过治理违停、规划停车泊位、上线智慧停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治理合力,逐步建立城市停车管理长效机制,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您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