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533/2017-00361
  • 新密市人民政府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 2017-12-29
  • 2018-01-16
  • 通知
  • 新密政办〔2017〕53号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12月29日

 

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2016—2020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根据《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郑州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环境保护基础与形势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新密市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主线,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加压驱动,突出重点,务实奋进,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加强,群众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新密市水、空气、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双洎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控制在40mg/L以内,氨氮控制在2mg/L以内,达到V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2011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雾霾天气有所控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规定目标。严格落实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推进声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应用,减少噪声源头污染,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监管力度。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建成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生态环境总体安全,未发生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主要污染物不断削减。“十二五”期间,新密市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等措施,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15年,经国家、省、郑州市环保部门核查核算认定,新密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5100吨、920吨、16700吨、20300吨,分别比2010年的18071吨、1157吨、17084吨、26137吨削减了16.4%、20.5%、2.2%、22.3%。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面实施蓝天工程,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新密市主城区内禁止新建燃煤项目,不断提高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基本完成城区燃煤锅炉拆改工作,综合开展工地和道路扬尘整治,城市降尘量明显下降;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完成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等油气回收改造,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全面推进电力行业脱硝工程建设,现役燃煤机组全部进行低氮、超低排放燃烧技术改造;全市大中型燃煤锅炉配套安装脱硫设施;全面开展耐材集群区煤制气改用清洁能源工作,拆除354台煤气发生炉。深入推进碧水工程,实施贾鲁河、双洎河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新密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深化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造纸、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工艺技术改造、废水深度治理及再生水回用。对全市市控以上重点排水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监控;建立水质超标、大气预警和紧急应对机制。加快淘汰造纸企业落后产能。

生态建设和农村环保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污染治理,划定乡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新密市创建成省级生态市,并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49个、郑州市级生态村61个。推进环保基础工程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先后实施3批共30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成25套村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个配套管网项目、2个畜禽养殖粪便治理项目和1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项目。

环境风险防范有序开展。制定出台了《新密市双洎河河流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新密政办〔2015〕14号)、《新密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新密政文〔2016〕178号)。依据职能职责开展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辖区30家重点单位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重金属污染防治得到有效推进,辐射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环保设施不断完善。新密市现有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双洎河沿线6个乡镇(牛店镇、平陌镇、超化镇、来集镇、大隗镇、苟堂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区现有垃圾填埋场1座,在河南省首家建成并运行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达到日处理餐厨垃圾30吨;各乡镇均建成垃圾中转站,覆盖了整个市域。2015年,新密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重点环保项目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新密市水污染防治项目完成26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18个,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完成11个,生态保护项目完成6个,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完成7个,环保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完成13个。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审批项目,没有随意降低环评等级现象,共审批建设项目821家,其中市级审批553家,郑州市环保部门审批258家,省环保部门审批10家。对具备验收条件的521家项目进行了环保验收。

“十二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和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生态安全格局尚未形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遗留问题突出,开发建设活动频繁,生态廊道尚未完全建立,森林整体生态功能较低,土地斑块破碎程度较高,生态安全格局尚未全部形成。二是结构型污染存在且经济发展对能源依存度较高。资源加工型产业比重仍然较高,存在规模较大耐火材料、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且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亟待推进,结构型污染及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较高仍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严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近年来全市大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加大宣传治理力度,协同治理。四是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亟待加强。当前环境形势日益复杂,环境监管任务繁重,而环保投入、环境监察人员数量和执法装备有待加强,部分环境监管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市环境监测站因受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用房等客观条件限制,部分水质监测和大气常规监测尚未开展,环境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境宣传手段仍需创新,环境科研支撑作用有待加强,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亟需提升。五是环境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转型,危险化学品和电子垃圾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生物、医药、信息等新技术的发展,还将带来新的环境风险,环境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六是农村面源污染亟需解决。新密市畜禽养殖业在逐步发展壮大,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规范,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存在污染防治设施不规范或选址不当,治理难度较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监测、监管、治理任务亟待完成。

(二)“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和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日益深入,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但同时新密也处于环境压力继续增加期,不确定性、风险性、分异性明显加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与需求差距加大、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矛盾也将进入最为尖锐阶段。

1.面临的机遇

绿色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将继续实施美丽河南建设,郑州将持续推进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郑州建设。在国家、省、郑州市强化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十三五”时期新密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迎来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发展目标指引带动。“十三五”时期,新密市提出要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现代化宜居宜业新密,“绿色生态”作为新密十三五时期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将有力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新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目标相一致,成为促进新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有力引擎。

生态文明创建全面开展。新密市已经创建成为河南省生态市,正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这既是新密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新密市下一步工作的基本要求,将引领新密今后一段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方向指引和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创建工作带来公众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要求与舆论监督的加强,成为新密市环保工作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

经济转型发展助推环境保护。“十三五”时期,新密产业结构转型依然任务较重,存在资源型产业累积的负面效应压力,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迫使加快改变资源型产业结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产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度将逐步回落,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将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法律政策保障不断强化。“十三五”时期,法律基础日益完善,环保法制体系更加成熟,环境保护进入政策红利期,并将进入更多依赖法律制度的历史新阶段。国家修订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加快推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实行最严密的法治,为加大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力度提供可靠保障。

环境治理能力逐步加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上进入一个变革期,环境治理手段呈现“多样性”,环境治理模式出现“多元化”。良好的经济基础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稳定的财力保障,同时也为转型升级、污染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将大幅度增加,污染治理融资渠道更加通畅,污染治理模式得到创新和发展,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将助推新密市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2.面临的挑战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力进一步加大。新密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资源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将面临严峻挑战。在新密市“十三五”时期保持9%左右增长率的期望下,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将不断加快,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负荷依然保持增加态势,空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新密市三产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减排因子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与工程减排空间的日益缩小,减排工作进入结构减排的攻坚阶段,抑制增量,削减存量,解决历史欠账问题难度较大。新密市缺少天然径流,河流承载严重,水环境改善压力大,且地下水和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污染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

解决新环境问题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煤烟型污染与细颗粒物尚未得到控制,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污染又有严重趋势,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空气治理优良天数比例达标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种植、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未能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利用。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环境事件增多趋势的可能性增大,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环境保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还不相适应,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与要求差距较大,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应急、宣教、固废管理等建设均未完全达到国家要求;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应急保障和应对能力严重不足;环境监管技术装备落后和环境监管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现代化宜居宜业新密为统领,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大气、水和土壤三大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以控霾、治水、保土等突出的问题为重点,以全面法治严管为手段,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源头管控,强化污染治理,严防环境风险,严格环境监管,提升能力水平,从严落实责任,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赢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新密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核心、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优化空间布局,调控城市形态,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大治理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问题导向、重视效果。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识别全市主要环境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注问题,制定科学且可行的规划目标,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治污。以实施水、气、土三大战役为抓手,重点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雾霾、黑臭水体、农村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不同区域特征制定分区环境保护任务,实施环境分区管治和分类管理,抓好工业、生活、农业、交通源差异化管理。

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落实政府和部门环保责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

具体目标如下:

环境质量。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双洎河水质稳定保持在断面考核标准以上,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数;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

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全部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十三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均达到省要求;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落实生态红线管理。到2020年,全部乡镇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最终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完成城区冲沟治理,水土保持治理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

环境管理能力。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产方式和生活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标准化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到2020年,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二级站标准化验收,环境监察大队达到省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

 

专栏1            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指标

属性

1

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49.6

65

约束性

2

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95

60

约束性

3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153

105

约束性

4

市控及以上地表水体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

80

达到考核

要求

约束性

5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的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6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

保持稳定

约束性

7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0左右

约束性

8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90

约束性

9

污染减排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比例(%)

16

达到郑州市要求

约束性

10

氨氮排放量总量减少比例(%)

20

约束性

11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比例(%)

2

约束性

12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比例(%)

22

约束性

13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少比例(%)

约束性

14

污染治理

煤炭消费总量下降比例(%)

[15]

预期性

15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84.9

95

约束性

1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7

80

约束性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98

约束性

18

再生水利用率(%)

≤20

30

约束性

19

生态保护

森林覆盖率(%)

43.96

51

约束性

20

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约193.4

260

约束性

21

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村)创建个数

9(49)

13(70)

预期性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源头防控,着力引导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倒逼作用,加大结构调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理,强化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环境宏观调控。优化生态空间,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打造新密市“双城、四镇、多点”的城乡空间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区分重点开发功能区(新密市中心城区、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和3个专业园区)、限制开发区(新密南部、西部的浅山丘陵区)、禁止开发区(新密市饮用水源地李湾水库保护区;地下取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清单,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空间范围,逐步实施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区管理模式,落实配套政策。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降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彻底改造新密的业态环境。增加特种功能、优质长寿、绿色环保的高附加值新型耐材产品比重。以大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载体,努力实现造纸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对高效混炼成型、节能轻型窑炉、高效除尘等先进设备的研发与技改投入,加快运用新型高效节能窑炉,支持企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推动清洁生产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建成新密市环保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保障康宁特大型机组干法脱硫、超低温除尘及湿式除尘、郑州众英公司环保设备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静脉产业建设,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旧动力电池多元化回收渠道。依托现有再生资源集散地和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静脉示范产业园。

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合理设定资源能源消耗上线,实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合理设定资源能源消耗上线,实施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2018年前完成市域内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2020年以前,完成新密市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依据全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造纸、耐火材料、碳素等行业规模限值。以环境容量定项目,实施“等量置换”或者“减量置换”,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集聚区项目,优先保障“低能耗、低污染、资源节约型”重大项目。

推进节能减污,实施绿色生产推进工程。认真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按照省市要求探索实施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推进大隗镇造纸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超化耐材产业园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完成郑州裕中新能源有限公司4台机组共260万千瓦机组和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2台5万千瓦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提高煤矸石、矿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推动种植业废弃物质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出台秸秆收集利用奖补政策,开展新密市秸秆全量化试点示范市建设。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广智能回收、自动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推进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途径。

 

专栏2     产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

绿色发展工业项目。新密市昌源集团电力有限公司生物质合成新型燃料发电改造项目;尖山49.5兆瓦风电项目。

节能节水改造项目。裕中新能源有限公司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裕中新能源的节能节水改造;裕中新能源有限公司4台机组共260万千瓦机组和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2台5万千瓦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郑煤集团为重点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城市生态水系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

循环经济建设。大隗镇造纸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超化耐火材料产业园等2个郑州市级专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新密市秸秆全量化试点示范市建设项目。

平台建设。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新密市环保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中国中部地区环保装备检测中心建设。

其它方面。开展新密市耐火材料专业园区、新密市造纸专业园区、新密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的规划环评。

宣扬生态文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塑造具有新密地方特色的生态企业文化、生态社区文化、生态乡村文化。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全市各中小学教育课程和干部教育培训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以及环保政务微博、社交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工业园区等“绿色细胞”工程。支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完善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推动包装减量化、无害化和材料回收利用,逐步淘汰污染严重、健康风险大的包装材料。完善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目录,推行绿色标识、认证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发展电动和天然气环卫车辆、公交车量,“十三五”期间新增公交、出租等营运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2018年建成区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二)推进环保攻坚,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和碧水行动计划,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实现大气、水、土壤、声环境稳定达标和不断提高。

1.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切入点,以污染防治工程措施和环境监管为手段,以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多污染物综合控制。

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清单式管理。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制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方案,明确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项目。到2018年,新密市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1微克/立方米以下,到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幅度35%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幅度35%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5%。二氧化氮与臭氧浓度有所下降,确保完成国家及河南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制定新密市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采取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以上。推进燃气工程,制定天然气发展规划,逐步扩建管道天然气通达市区附近乡镇;有序推进煤改气项目建设,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民用,优先实施惠民生、保重点的民用煤改气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屋顶等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农业大棚、水塘水面建设小型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加快生物质能发展,依托新密市秸秆电厂和当地及周边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鼓励生物质发电,推进新密秸秆电厂扩产技改,提升发电效率;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发电等。鼓励风力发电,加快推进尖山49.5兆瓦风电项目的实施,兴建一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9.5MW。

加大燃煤污染治理。贯彻实施燃煤削减清洁能源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严格控制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和燃煤锅炉项目,大力推进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集中整治燃煤锅炉,环保、质检手续没有或者不齐全的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应立即拆除。手续齐全的集中供热管网或者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应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其余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应于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管网或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应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拆除,其余10蒸吨/小时以上应于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单台处理65蒸吨/小时以上(含65蒸吨/小时)的集中供热、火力发电、热电联产高污染燃料锅炉,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标准要求。城市规划区内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重油、渣油锅炉及直接燃用生物质锅炉,其他区域禁止新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重油和渣油锅炉及直接燃用生物质锅炉。制定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方案,逐步取消产业集聚区内分散燃煤锅炉。

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以环境容量定项目,实施“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全市禁止新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炼焦、有色金属冶炼、电石、铁合金、沥青防水卷材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推进裕中能源、郑州煤电东风电厂、东盛纸业等重点企业提标治理,223家涉气企业全部完成提标改造,2家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98台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治理,全市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稳定在100%。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采取强化环保排放标准、实行差别电价、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逐步关停不符合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要求的产业生产线,促使落后产能加快退出。

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力度,严格按照郑州市有关要求,全天24小时禁止黄标车在市区划定范围内的所有道路通行,淘汰所有营运黄标车,对达不到国五排放标准的汽车不予上牌。加强重型柴油车污染控制,对现有国三重型柴油车实施排查整治,对没有安装污染控制装置的柴油车实施治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全面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完成机动车环保信息监控系统建设,实施在线远程监控。发展绿色交通,推广使用天然气、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新能源车辆,加快公交、出租、城市专用车等车辆清洁能源改造进程。“十三五”期间,新增公交、出租等营运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全市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规划。

持续推进扬尘治理。强化施工扬尘综合治理,全市建筑工地务必达到“7个100%”(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封运输、远程监控100%)。城市建成区施工现场必须做到“两个禁止”,即“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配制砂浆”。安装视频在线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内所有建筑工地安装远程视频和PM10监控设备。定期清理清洗城市区域主次干道及周边道路、高速公路和省市县乡公路积土积尘。城区道路扬尘评价实施“以克论净”,城市主干道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0克/平方米,次干道和城乡结合部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5克/平方米。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督管理,所有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一确定监管部门、监管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实施源头治理,安装GPS定位系统,新购车辆采用具有全封闭高密封性能的新型智能环保车辆。开展绿化带专项整治,市区道路绿化带、行道树树坑采取固化、绿化等措施,对城区绿化带定期冲刷。治理居民小区扬尘,加强居民小区绿化管理和保洁,严禁泥土外溢,造成带泥上路。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强制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2017年底前,包装印刷、交通工具、机械设备、人造板、家具等行业,全面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胶黏剂、清洗剂、油墨替代原有的有机溶剂,印刷行业无溶剂、水性胶等环境友好型复合技术替代比例高于70%。完成固定源、面源精细化排放清单,按国家和省要求完成整治任务。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加强油气回收设施监管。2020年底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控制面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推广使用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建筑涂料、低有机溶剂型木器漆和胶粘剂,逐步减少有机溶剂型涂料的使用;在服装干洗行业应淘汰开启式干洗机的生产和使用,新开洗染店或新购洗染设备的,必须使用配备压缩机制冷溶剂回收系统的封闭式干洗机,鼓励使用配备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干洗机。取缔中心城区露天碳烧烤。依法整治或取缔产生油烟污染的户外占道经营餐饮摊点。对餐饮业严格实施油烟控制,安装高效净化设施。规模餐饮业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必须根据技术要求定期进行清洁维护保养,并建立台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汽车维修行业使用涂料必须符合国家及地区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喷涂、流平、烘干作业必须在装有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的密闭车间内进行,使用溶剂型涂料的喷枪应密闭清洗,产生的有机废气应当收集后处理排放,全面取缔露天和敞开式汽修喷涂作业,2017年底前,制定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公布重点治理单位名单,2018年底前,完成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加强城乡综合治理。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抑尘,提高道路机械化保洁水平。到2020年,全市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90%,其他道路机扫率达到80%以上。加强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治理餐饮业排污,严禁无油烟净化设施的露天烧烤,大、中型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原则上要加装集气罩,建设密闭的油烟排放管道,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对市区未设置专用油烟排放通道、未安装油净化装置餐饮场所开展集中整治,确保油烟达标排放。加强秸秆禁烧监管,制定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案,建立“市督导为主、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着力形成市、乡镇、村三级控制秸秆禁烧责任体系和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

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2016年10月底前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实行与郑州统一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按照重污染天气响应级别,分级编制企业限产、停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道路扬尘控制等应急减排清单。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机制,科学开展重污染天气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分析,及时提出预警和应对建议。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重点区域,设定必保数值上限,超过上限立即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环境空气质量形势,分析差距,及时采取包括停止建筑工地土石方作业、工业企业限产、机动车辆限行等应急减排措施。

 

专栏3      蓝天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重点废气污染源减排。推进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厂、新密市国强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厂、新密市隆鑫建材厂、新密市安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新密市富鑫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新密市东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提标治理。“十三五”期间,完成223家涉气企业提标改造,完成2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98台燃煤锅炉提标治理。

新密市昌源集团电力有限公司生物质合成新型燃料发电改造项目:通过新建合成生物质燃料生产厂,对现有电厂进行升级改造,特别对燃烧炉系统及烟气净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利用生物质合成新型燃料25万吨,其中处理秸秆15万吨,处理污泥30万吨同时产生SDF燃料10万吨,减少标准煤消耗11万吨。

天然气工程:2016年至2020年每年发展天然气用户2000户,2016年铺设燃气管网17公里,2017年铺设燃气管网18公里,2018年铺设燃气管网19公里,2019年铺设燃气管网20公里 2020年铺设燃气管网20公里。

新密市集中供热项目:铺设管网7公里,可覆盖供热面积110万平米;建设新密东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及热力交换站,全长4公里,建成后东区用户可以实现集中供暖。

城区供暖新热源项目:拟采取郑州裕中能源有限公司热电联产作为新密市城区供热新热源,计划投资2亿元,主管网21公里。

尖山49.5兆瓦风电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0080平方米,兴建一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9.5MW,包括: 33台单机1500kW风力发电机组一座110kV升压站。

新密市循环经济园区集中供热项目:铺设供热管网20.4公里,建设3座基站。

郑州裕中能源有限公司储煤场全密闭项目:一期、二期储煤场进行全密闭处理。

新密市集中供热热电联产改造工程:裕中电厂至新密市供热工程主管道约24公里,次干线7.9公里

新密万容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造纸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年处理10万吨造纸废塑料、30万吨造纸污泥协同处理生产线两条。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

2.实施碧水行动计划

推进双洎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

实施控制单元水环境质量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流域—水环境功能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开展重点河流水质提标整治,推进河道沿线实现污水零排放、沿河两岸环境整治及水源调度等整治任务,全面推动河流水质改善。

突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实施引水入密工程,将云蒙山水库列为饮用水源地,划定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设置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标识,取缔保护区内排污口,拆除、关闭一级、二级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每年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对不达标的饮用水源地,要编制达标工作方案并开展达标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市政府要制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每年开展一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演练。公开饮用水源地水质信息,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供水单位应定期检测饮用水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用水安全状况。2018年,向社会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

加强地表水污染治理。实施溱河综合治理项目、双洎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开挖疏浚、河道清淤、河道加宽、坝堤整治、交通桥建设、景观公园、人工湿地建设等工程。在西部和北部山区米村镇、袁庄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李湾、青河、李宽窑、老樟窝、禹寨、孙家庄等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双洎河沿岸综合整治,基本解决双洎河沿岸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加大对双洎河周边涉水排污企业的监管,相关涉水排污企业要按照《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908—2014)要求,开展深度治理,确保外排废水污染物浓度稳定达到流域标准要求。在双洎河下游建成日处理12万吨污水人工湿地工程。

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和系统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双源”(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和矿开采区、重点工业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农业污染源等典型污染源)基本信息,建立较完整的地下水基础信息库。制定关于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或防渗池设置的具体实施意见,督促有关企业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严控地下水超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和省水利厅公布的郑州市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严重超采区范围内涉及新密市的区域,2017年底,在禁采区、限采区、严重超采区范围内的地温空调水源热泵井、开采地下水的公共供水水源井、自备井等一律停止使用地下水,实施压采封停。加强地下水回灌,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遏制,超采区地下水水位逐步得到恢复。

完善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加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尽快完成西区洧水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完善城区污水管网,收纳城市西部城区和城区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废水,基本消除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镇河道现象,全面提高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与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城中村、棚户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截留、收集、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实施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尽快实现全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加强工业废水防治。对杨河煤业、康华纸业、东鑫纸业、汇丰纸业、华丰工贸纸业、恒丰纸业、方圆纸业、天园纸业、东盛纸业等造纸、煤炭等重点企业,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依法按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污染源,重点排污单位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取缔制革、印染、造纸、炼焦、塑料加工、电镀、染料、农药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全面排查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经济效益差、排污量大的“小、弱、散”工业企业。2017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塑料加工、电镀、燃料、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推进矿井水和煤泥水达标排放与中水回用。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水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排查,对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的,实施“黄牌”“红牌”制度,并定期公布有关情况。

加强非点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并取得相应的环评审批;定期开展联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对违法排污及存在严重环境隐患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实施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养殖场、小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取消相关扶持资金。2016年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水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科学合理调整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列出禁养区需关停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单,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确保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专栏4      碧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推进杨河煤业、方圆纸业、天园纸业、东盛纸业等废水排放大户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废水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

西区洧水河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管网,收纳城市西部城区和城区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废水,设计规模3万吨/日。

袁庄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10000吨,占地50亩。

餐厨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设计日处理污水100吨、无害化处理项目占地面积3亩。

双洎河12万吨/日人工湿地项目:在双洎河下游建设人工湿地,日处理能力12万吨。

新密市溱河综合治理项目:治理范围:张湾水库上游500米处至新密市曲梁镇范围为河道中心线两侧各500米,治理长度18.5㎞;曲梁境内为沿河两侧规划的生态公园、滨河休闲公园、历史文化遗址公园范围大学南路一西区域;主要内容:河道整治工程,截污工程,生态修复工程,防汛通道及跨河桥梁工程等;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设计除涝标准5年一遇。

双洎河干流治理项目:对双洎河主干流14.87公里河道进行分期治理,分别是双洎河干流牛店段、大隗东段。治理内容为:河道疏挖、堤防加固、弯道边坡护砌、支流沟口加固、跨河建筑物、生态护岸植被、河道绿化等。2016年实施双洎河牛店段,2017年实施双洎河大隗段。

山洪沟治理工程:完成泽河山洪沟和寺沟河山洪沟的治理,治理范围为泽河苟堂镇区段,全长约3.5公里;寺沟河城区段(溱水路-入双洎河口),全长4公里。治理内容:河道疏浚、堤防填筑、坡岸护砌。

新密市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位于新密市西侧,荥密公路东侧,东靠新密市植物园,北临西大街,南至报恩街(规划道路),占地总面积约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体净化及利用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护坡加固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设施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等。

新密市引水入密续建项目:调蓄泵站工程,云蒙山水库除漏工程,管道工程全线接通,具备试通水条件;对溱水路、农业路、富民路、环屏路、长乐路等路段进行管网改造;日供水能力0.6万m³东北提升泵站;在溱水路与鼓南路交汇东南侧建设一座3000m³低区泄压水池;改造一户一表3000户。确保到2018年,城市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

市区冲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市区岑路沟、惠沟、郭沟、梁沟、周垌沟、马鞍河沟等6条较大冲沟,全长20.7公里,使6条冲沟变成6个生态公园。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新密市的西部和北部山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米村、袁庄,计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平方公里,计划建设蓄水池18座;建设拦沙坝5座,营造水土保持林1.4平方公里、经果林2.5平方公里,封禁治理42.1平方公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围绕新密市主城区,涉及东中部岳村、刘寨、大隗、来集、城关镇,西南部米村、牛店、平陌、超化、苟堂,北部尖山、袁庄等乡镇,共约20余条小流域,涵盖全市约30个规划保留村。

3.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

建立基本健全的土壤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有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

做好土壤污染普查。编制《新密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编制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按照省、市安排,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加强污染源监管。2017年起,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完善覆膜、压土、排洪、堤坝加固等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石膏、粉煤灰、铬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建立健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2017年底前完成项目库建设。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重点实施原郑州市五里堡化工总厂遗留贮存场铬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实施农用地环境分类管理。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等企业。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格控制林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

加强建设用地的污染监管。实施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建立调查评估制度。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


专栏5      土壤污染防控重点项目

原郑州市五里堡化工总厂遗留贮存场铬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修复面积约14000平方米,进行原厂区及铬渣堆场铬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估;完成原厂区及铬堆场铬污染场地环境风险预警方案的制订及实施、铬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和周边植被及人群健康环境风险防控实施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厂区和铬渣堆场污染场地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4.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

落实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统筹城乡建设,在城市建设中落实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从布局上避免噪声扰民问题。2018年底前,结合城市总体功能布局,调整和扩展声环境功能区划范围,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分别稳定在55分贝、70分贝以下。

加强交通噪声控制。重点加强高速公路沿线的隔声屏障建设,积极推动机动车噪声治理,强化城市禁鸣管理,控制高噪声机动车在城区的行驶路线和时限,加强重型机动车限速管制,倡导车辆低噪使用。

重视社会生活噪声防治。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源的监督管理,重点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冷却塔等设施超标固定声源进行限期治理。除政府批准的大型集会、游行、庆祝等活动外,其他社会活动禁止使用高音喇叭。

强化工业和施工噪声防治。强化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落实降噪隔音等措施。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设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金属加工、木材加工、车辆修理等小型企业。

完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加强噪声污染信访投诉处置,及时处理市民举报投诉,切实解决噪声污染扰民问题。设立郑州市统一噪声投诉热线,制定投诉、承办、调查、处理、反馈的噪声污染投诉处理机制。

(三)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污染减排

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以污染源达标排放为底线,深化总量预算管理,强化年度目标考核,促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1.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开展工业专项整治。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实施环境信用颜色评价。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示,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依规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制定新密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确定年度达标率目标并逐年提高,每季度向社会公布“黄牌”“红牌”企业名单。推进造纸企业在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下,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机器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推进工业污染源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依法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力争实现污染源数据调查的常态化。工业企业要履行自行监测、自证守法的基本责任,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向环保部门如实申报,向社会公开。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2018年底前规范工业企业排污口设置。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逐步实现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公开发布。

2.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全面完成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排污者必须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通过排污许可衔接排放标准与地方质量改善要求。加强许可证的日常管理,无证不得排污。

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通过交易方式取得,且不得增加本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激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不断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整体水平。

3.推进城镇环保设施及海绵城市建设

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保障运营经费,市水务、财政、环保部门和各乡镇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运行费用专款专用落实情况、污水管网配套建设进程等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开展总磷、总氮控制,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工艺和生物脱氮工艺。不断提高直排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溢流污水收集,到2020年,新密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推进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规范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技术的应用,提高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综合利用率。完成苟堂镇、牛店镇、岳村镇、刘寨镇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实现全市88个新型社区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对共计2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2020年实现14个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储运系统,全面推广密闭化收运,实现干、湿分类收集转运。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到2020年,新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填埋场甲烷利用和恶臭处理,向社会公开垃圾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

 

专栏6    新密市生活垃圾处理重点项目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二期工程: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城区垃圾处理工程:新(改)建压缩式中转站10座,二类以上公厕20座,购置机扫车22辆,垃圾转运车42辆。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项目。

产业集聚区垃圾处理工程:在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新建垃圾中转站3处,实现产业集聚区生活垃圾全部收集运输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乡镇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垃圾中转站52处,新增垃圾车34台,新增垃圾桶(池)1950个。对206个村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力600吨/日。

环卫设施建设项目:城区拟新建公厕12座;拆除农村露天垃圾池10126个,计划购置240L垃圾桶34000个,120L垃圾桶3500个;计划购置餐厨运输车2辆,餐厨垃圾桶600个;计划购置侧装车44辆,勾臂车270辆,配套厢体1000个,中转站14座。

推动工业固体废物与建筑固废综合利用。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园区循环改造,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和园区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途径,建立有序的建筑垃圾中转消纳处置体系,建设规模化的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2018年底前,建设1处容纳量不低于2千万方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集中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

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按照排蓄并举原则,“工程治水”与“生态治水”相结合,源头减量与末端处理相结合,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雨水调蓄与排涝设施等建设。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4.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在规模养殖场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技术,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利用”。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在全市建设12个乡镇病死畜禽收储点。强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在规模养殖场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实施禽养殖粪便有机肥加工厂等工程建设。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并取得相应的环评审批;指导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科学合理调整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列出禁养区需关停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单,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控污工程,减轻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形成市、乡镇、村三级控制秸秆禁烧责任体系。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促进秸秆还田、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燃料、秸秆工业原料、秸秆食用菌基料、秸秆沼气和发电等产业化发展,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从源头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推进昌源电力生物质合成新型燃料发电改造项目、农轩生物秸秆稀释发酵生物肥项目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逐步建立完善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农田地膜残留、耕地重金属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农业环境监测队伍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例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工作,采取“市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工作责任机制,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的目标。采取“户收贮、保洁员集中、厂转运处置”模式,由保洁员对各户产生的垃圾统一收集并集中至收集点或中转站,由第三方运营公司组织车辆将垃圾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厂。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专栏7      乡村清洁工程重点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6年续建美丽乡村项目2个,分别是超化镇黄固寺村,米村镇朱家庵村;新建2个,分别是超化镇栗林村,平陌镇香山村。2017年续建4个,分别是超化镇黄固寺村、栗林村,米村镇朱家庵村,平陌镇香山村;新建1个,平陌镇龙泉村。2018年续建1个,平陌镇龙泉村;新建1个,袁庄乡郑冲村。

特色村保护提升项目。在米村镇、超化镇、来集镇、平陌镇、袁庄乡、牛店镇、刘寨镇、苟堂镇等乡镇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个;6个村达到省级示范村;12个村达到省级达标村。

(四)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实施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化学品、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物、核与辐射等环境监管,建立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将环境风险管控到经济社会可接受水平。

1.建立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

加强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完善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制度,推进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高风险企业监管,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与动态管理。开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第三方评估。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整治不力的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探索开展废水综合毒性评估、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作为行业准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

严格环境风险预警预案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预警,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完善。推动环境应急与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预案一体化管理,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化工等行业应急预案管理。建立预案评估制度,树立预案标杆。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机制,科学开展重污染天气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分析。

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实行与郑州统一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按照重污染天气响应级别,分级编制企业限产、停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道路扬尘控制等应急减排清单。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协调制度。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加强环保、安监、交通、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建立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双洎河及其支流的污染防治和环境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水平,提前预警、及时响应。

加强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健全环境风险源、敏感目标、环境应急能力及环境应急预案等数据库。构建生产、运输、储存、处置环节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推动专业化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推动环境应急产业化、社会化。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机制。

2.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强化重金属监督监测。按照郑州市《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污染调查方案》的要求,开展尚未加入各行业协会或者没有进行排污申报设计的小型重金属排放企业的调查。对于涉重金属除常规监测因子外,还应根据环评报告和原辅材料情况,全面监测重金属污染物。严格落实监督性监测制度,督促涉重企业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建立数据档案。每年对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国控断面进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监测。

强化涉重企业管理。对于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企业,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推进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燃煤电厂烟气汞、铅排放的协同控制。严格执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全面提升涉重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建立污防、环评、监察、监测等部门和单位联动机制,及时更新改、扩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和重金属排放情况等相关信息。

3.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

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完善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使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延伸到乡村、个体诊所,所有医疗机构均要求将医疗废物统一收集,将全市医疗废物送至郑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提高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水平,保持全市城乡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100%。

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着力加强含铬废物、废碱、焚烧处置残渣等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确保重点监管单位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加快区域综合性电子废物拆解利用设施建设,提高电子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试点建立逆向物流回收渠道,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广智能回收、自动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建设全面覆盖城乡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

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查案力度,继续推行随机抽查、深度核查、常规检查、第三方核查等方式有机衔接的环境监察模式。规范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电池、废轮胎、废塑料拆解与再生利用活动。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长效监管机制,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纳入绩效目标。

吸收第三方机构参与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危险废物管理。鼓励社会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运输转移及事故赔付。继续在涉重、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等高风险行业企业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吸收行业专家和律师参与危险废物法律顾问工作,有效降低决策风险和成本。

4.推进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开展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调查评估,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水产品集中养殖区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建立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化学品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实施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分级监管,编制重点防控企业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划分企业在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防控企业每两年开展一次。2017年底前,依法淘汰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加强对未纳入淘汰产品、设备和工艺名录的高环境风险化学品相关生产行业环境监管,限制生产和使用高环境风险化学品和累积风险类重点防控化学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集中整治行动;完成全市4家表面涂装、塑料制品等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018年底前,建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

5.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防治放射性污染。强化现有的12家放射源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100%落实许可证管理。加大闲置、废弃放射源的收贮力度,确保废旧放射源100%安全收贮。在郑州市部署下开展放射性废物库清库工作,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有效控制重大辐射事故发生。加强全市辐射安全隐患排查,防治电离辐射污染,全市电离辐射环境质量控制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健全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反射源及射线装置台账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及时搜集、整理、更新和完善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台账管理数据。对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辐射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分类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选取典型行业、典型风险提出针对性辐射应急响应程序。

(五)加强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修复

贯彻“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全面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管控重点生态区域。根据河南省、郑州市划定生态红线,作为维护生态平衡的控制线、保障生态安全的警戒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制定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申报工作,按照有关要求推进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封山育林地管控。

加快生态林和生态廊道建设。按照有关要求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城郊生态林改造提升工程、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和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恢复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发挥森林蓄水保土、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等作用。实施一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成商登高速、G343、密州大道南延、机场迎宾大道西延、S541、S228等6条生态廊道150.1公里。全市2017年完成造林总规模11.2万亩,完成廊道绿化提升182公里,建设森林体验园及健康养生园5个;2018年完成造林总规模11.2万亩,完成廊道绿化提升210公里,建设森林体验园及健康养生园5个。

加强生态湿地建设。以城区、镇区、景区和特色村庄为重点,突出亲水、景观特色,通过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湖、截水坝和实施河岸整治、生态恢复、美化亮化,打造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水景街区。推进城区双洎河橡胶坝湿地、城区双洎河主要入河口湿地带、双洎河下游沿河生态带以及乡镇集镇区域滨河湿地等工程建设。实施溱水河综合治理项目,治理长度18.5公里,实施开挖疏浚、河道清淤、河道加宽、坝堤整治、交通桥建设、景观公园、人工湿地建设等工程。实施黄水河上游段河道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54公里,实施河道开挖、河道防护、景观跌水及其它,滨河游路、踏步等工程。

维护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建设绿道绿廊,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双洎河等河流沿线生态综合防治和宽防护林带、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以市级综合公园绿化为重点,以河流、道路、冲沟绿化为脉络,形成“青山依城,绿林绕城,碧沟入城,游园点城”的绿化体系。推进惠沟、马鞍河沟、周垌沟三条冲沟治理,实现公园化。推进西区子衿湖湿地公园建设。到202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修复。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绿色矿山。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强化旅游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加强煤炭、铝钒土等资源开发以及公路、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监管。实施城市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对城区周边雪花山历史遗留废弃的采石场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建设一个提供城市居民观景、休闲、健身、交流、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绿色矿山山地公园。实施新密市古城南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10公顷。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定期组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公布区域重点保护的动物、植物名录,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加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和恢复本地森林、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和群落类型。加强本地人文景观保护,保障物种生态安全,加强外来物种引进管理,保证当地物种的生态安全,防止有害外来物种的入侵。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西部和北部山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米村、袁庄,计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平方公里,计划建设蓄水池18座;建设拦沙坝5座,营造水土保持林1.4平方公里、经果林2.5平方公里,封禁治理42.1平方公里。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重点在新密李湾、青河、李宽窑、老樟窝、禹寨及孙家庄等6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

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和土壤监测,优化完善空气、水、土壤、噪声等监测点位布设,科学拓展监测指标。

(六)创新政策保障,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强化绿色金融等市场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治理体系。

完善环境管理政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控管理等地方管理办法的制订。制定完善《新密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完善《新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新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环保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等政策办法。跟进国家、河南省关于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新密市情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适时制定出台绿色信贷政策,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纳入市政府监管部门信息系统。

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严格落实《河南省环境监察执法规范》,完善环境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动城市环境监管服务向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延伸,农村地区环境监管服务向乡镇延伸,有条件的地区向行政村延伸,逐步形成完善的执法责任网格化、执法监管制度化、执法监察模板化、执法手段信息化、执法监察效能化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积极实施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改革工作。继续推进环境司法。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加大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贫困人口的补偿力度。2020年底前,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双洎河流域上游与下游的横向生态补偿。

建设环保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新密市环保信息平台,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强化公众环境监督权。建立健全各类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逐步将农业源、“小微”排污企业纳入环保日常监测和总量减排工作,建立监测机制,完善核算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环境执法、环评管理、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

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将表征绿色发展的有关关键指标纳入到各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体系中去。重视“绿色政绩”考核结果的运用,体现用人导向。对盲目决策、不顾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要终身追责,严格问责。探索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

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将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在环境执法、排污许可、排污收费、环保电价等环境管理中全面应用自动监控数据。严厉打击篡改伪造自动监控数据和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设施的违法行为。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配合郑州市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提高基层环境监管水平,实现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动城市环境监管服务向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加强环境监控(信息)、宣教、辐射、固废、应急等标准化建设。加强环保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加强环保队伍业务培训。加强现场执法取证能力,保障执法用车,开展移动源排气污染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完成机动车环保信息监控系统建设,实施在线远程监控。到2017年底,80%以上的环境执法机构要配备使用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到2020年,基本实现环境监管人员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全覆盖。

完善社会共治体系。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推进监管部门生态环境信息、排污单位环境信息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开放,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在政府网站设立“环保违法曝光台”。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扩大公众环境参与权。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强化公众环境监督权。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围绕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十三五”期间能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局性有较大推进效益、操作性强的工程项目,规划实施蓝天、碧水、土壤污染治理、乡村清洁、生态建设、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重点工程,共计68个重点支撑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77.63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情况见附表。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保障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顺利实施,不断夯实环境保护基础,推动环保重大项目如期建设,须着力克服制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推进党政同责,强化一岗双责

明确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健全职责清晰、分工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制定明确责任清单,各相关工作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督管理。科学分解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各乡镇的污染减排指标任务,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市党委及政府对环境质量改善总负责。

加强组织领导。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计划,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做到环境保护工作和主体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改善环境质量的强大合力。

(二)明确任务分工,加大追责力度

分解落实任务。明确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全市各部门的环境保护管理职责,将全市环境保护年度计划分解至相关责任部门;明确规划任务的分工和年度目标,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有关部门组织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加大追责力度,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效能监察办法,强化跟踪问效和责任倒查,对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移交组织、监察部门严肃处理,落实“失职追责”。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市直委局二级督导体系,建立专门督查队伍;成立市委市政府高规格的环保专项督查队伍,实施高位督导,开展环保督察,从督事向督人、督政方面转变,强化“督导问责”。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环保资金保障。将生态环保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增加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支出规模。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市级财政部门落实好环保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对环保的投入,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支出,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各项目的的顺利实施。

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在同等条件下,政府投资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民间资本参与的生态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四)强化评估考核,促进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评估考核。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和环保责任考核内容。2018年和2020年底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调整,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并向社会及时公布。

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附件:新密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项目汇总表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