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2025年河长制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郑州市部署,加快提升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早日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目标,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一以贯之强化河长制
1.强化河长履职尽责。用好涉河(库)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机制,加大对损害河(库)突出问题的调查处置力度,压紧压实各级河长及相关部门责任。持续开展基层河长履职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基层河长履职意识和能力。(市河长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各乡(镇)办落实)
2.提升河长办工作能力。强化河长办组织、协调、交办、分办、督办职能职责,认真服务河长巡河履职,充分发挥河长助手作用,加强对河长交办问题的督导整改落实。全面完成第一轮河流健康评价工作,滚动编制实施“一河(库)一策”,推动解决影响河流健康的突出问题。(市河长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各乡(镇)办落实)
3.积极发挥成员单位作用。落实河长办成员单位职责,持续强化定期协商、对口协助、联合督导等机制。对口协助单位每季度对相应河流开展不少于一次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河长办反馈,并跟踪处置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责任河长。巩固“河长+”工作机制,运用好党政负责、检察监督、司法保护、行业监管、公众参与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市河长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4.持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河长履职工作机制,以巡河履职提示函、河长会议、河流问题交办督办、河长述职等工作机制,规范河长履职;持续健全河流问题解决机制,通过河流问题年度任务交办单、督办单及河流问题整改报告等方式,形成发现、交办、核查、整改、销号的闭环,推动河流问题高效整治。(市河长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5.开展乡村河流管护攻坚行动。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聚焦乡村河流水系淤塞萎缩、侵占水域岸线、污水直排、倾倒垃圾等突出问题,开展乡村河流管护攻坚行动,摸清乡村河流水系基本情况、梳理存在突出问题,结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中力量改善乡村河流面貌,建立健全乡村河流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市水利局牵头,市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二、着力推进河长制重点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
6.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加快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节水产业培育发展。严格总量强度双控管理,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4903立方米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6%、25%,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67,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0.1826亿立方米。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市水利局、住建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二)加强水域岸线管控
7.纵深推进河(库)“清四乱”。开展河流地物遥感疑似“四乱”问题图斑核查认定,全面推进河(库)突出“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开展河库遥感图斑核查“回头看”,全面复核检视已核查地物图斑。持续清理侵占水库库容突出问题,基本完成承担防洪任务的中型水库清理任务,同步推进其他水库问题清理;将阻水片林、高秆作物、围堤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持续排查清理河(库)违法违规问题。(市河长办牵头,市水利局、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8.强化河库岸线空间管控。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编撰《河南省河库名录》,规范河(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完成水普外河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将河(库)管理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全面摸清河(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情况,严格岸线分区分类管控。严格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加强山区河道管理。稳妥有序退出河道内影响行洪安全的不稳定耕地。(市水利局、资源规划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9.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强化非法采砂打击整治,开展“联动2025”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公布重点河段、敏感水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严格疏浚砂综合利用监管,严防以清淤疏浚之名行非法采砂之实。(市河长办牵头,市水利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10.切实防范水环境风险。完善河流上下游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信息共享、闸坝调度机制,避免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全面完成主要河流及重点水库排污口整治任务。补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到2025年底,新密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0%。(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办落实)
11.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做到“动态清零”,巩固水源地整治成果。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和乡(镇)办参与落实)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2.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省控马鞍洞断面达到Ⅲ类水标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13.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坚决遏制返黑返臭。深化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完善治理台账,查漏补缺,加快整治进度。到2025年年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积极查处城区河流的各种偶发性排污问题,坚持日巡查、周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2025年无新增黑臭水体。(市住建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4.持续复苏河(库)生态环境。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强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重点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保证率达到90%以上。做好地下水综合治理,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源置换。发展设施渔业,推广工厂化养殖和水产“168”模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15.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22平方公里,建设不少于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构建完善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管控人为水土流失。(市水利局、林业局、资源规划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执法监管
16.强化河(库)智慧监管。推动河(库)划界成果、河(库)岸线规划功能分区上图,分批次开展涉河建设项目许可信息上图,试点开展地物信息调查,加快完善河(库)管理数据底板。开展河(库)卫星遥感影像核查,推进重点河(库)、敏感水域无人机巡查,提升河(库)监测感知能力,及时发现河(库)问题。(市河长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落实)
17.严格涉河(库)执法。深入贯彻落实郑州市贾鲁河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流域联动执法机制。按照省、郑州市安排部署,严厉打击涉河(库)违法行为,组织开展防汛保安、地下水资源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市检察院、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三、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18.科学谋划幸福河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和河南省第7号总河长令精神,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市河长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及乡(镇)办落实)
19.统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母亲河”及《河南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所列河湖为重点,积极开展市、县级美丽幸福河湖保护与建设。(市河长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及乡(镇)办落实)
20.强化幸福河湖建设管理。建立郑州市级、县级幸福河湖名录,建立幸福河湖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宣传幸福河湖建设生动实践,强化引领带动作用。(市河长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及乡(镇)办落实)
四、保障措施
21.严格考核评价。将2025年度河库“清四乱”问题销号率不低于90%,完成1条郑州市级幸福河湖、完成1条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等河长制重点工作,纳入新密市2025年度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探索对河长个人履职情况考核。(市河长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22.积极发动群众。扩宽群众参与渠道,接受群众监督,用好市长热线投诉举报电话,加强舆情分析,及时掌握、快速解决媒体反映、群众关心的河流突出问题。(市河长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23.加强经费保障。市财政局和各乡(镇)办要积极筹措资金,对河(库)管理保护、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河(库)问题整治、日常巡察保洁以及河长办运行等相关经费予以保障,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市财政局牵头,各乡(镇)办参与落实)
24.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河长制宣传力度,加强河长制先进典型宣传报道,推广经验做法,公开曝光违法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河(库)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河长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市河长办牵头,市教育局、各乡(镇)办参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