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875217/2015-00084
  • 新密市民政局
  • 慈善,发展
  • 2015-12-27
  • 2015-12-27
新密市慈善总会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措施

随着我市经济创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慈善事业已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以市慈善总会组织为代表的各类社会群体的慈善力量也在不断发展,社会有识之士慈善意识明显增强,慈善活动积极踊跃,在完善救助贫困救济,大病医疗救助,扶老助残等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市慈善事业依然存在着体系不够健全,措施不够完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影响了我市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国务院、省、市上级精神和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慈善工作,统筹慈善和社会救助两方面资源,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民生,现制定以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总会专业运作,强化监管,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努力形成与社会救助工作紧密衔接,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首先是扶贫济困,从帮助困难群众最紧迫问题入手,在扶贫济困、助残、助医、助学,为困难群众救急解难等方面广泛开展慈善帮扶,与市政府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补充作用。

二是坚持发展创新,在慈善事业运行方式与社会救助对接等方面大胆探索,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渠道,大力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慈善资源,社会救助资源作用。

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公正透明,尊重捐赠人意愿,按规定及时公开慈善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管。

(三)发展目标  

     逐步健全慈善体系体制机制协调顺畅,慈善行为规范有序,慈善活动公开透明,社会捐赠积极踊跃。抓好“慈善日”活动与经常性的送温暖献爱心救助和捐助紧密结合,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3000人以上,全社会支持参与慈善的氛围更加浓厚,慈善事业对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有力补充。

二、坚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

扶贫济困是慈善事业重点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改善生产生活,形成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和功能补充。

一是广泛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慈善活动,助学不少于100人,每人3000—5000元,大病救助不少于100人,每人3000—5000元,助困等其他随时得到救助。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项慈善活动,动员社会力量为慈善事业捐赠资金,招募和提供志愿服务,倡导各类企业将慈善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把参与慈善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并提倡在各单位内部、城市社区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充分发挥家庭、个人、志愿者在慈善活动中的作用。

二是鼓励开展社会公众通过捐款捐物慈善义演、义捐、义卖、义展、义诊、义赛,立足建设公益性门诊3家,慈善超市18家等方式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倡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医疗、慈善门诊、教育、养老、残疾康复,文体、慈善饭桌等,为慈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载体,设立社会捐助站点20个,创新发挥慈善超市18家,发挥网格捐赠,方便群众就近捐赠。

三是形成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有效对接,对于经过社会救助后仍需帮扶的救助对象,实现各部门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有机结合,做到因情施救,互相补充。

三、加强资源管理,规范慈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慈善救助行为程序,重点依法围绕扶贫济困开展募捐活动,并与活动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

二是严格规范使用捐赠款物。制定相关激励扶持措施,科学设计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流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资源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慈善信息公开责任。及时公开慈善业务工作范围事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加大对慈善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类慈行善举和正面典型,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着力推进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新密市慈善总会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