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密市夏粮生产形势良好,据农技人员测产调查,预计总产将达到11.27万吨,比上年增产8%,是新密历史上第二高产年份。丰收在望,全市上下团结一致、迅速行动,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抢墒早播,力争秋粮再获丰收。现将“三夏”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产措施到位,小麦喜获丰收
今年,全市麦播面积41.7万亩,较上年减少0.5万亩,平均亩产270公斤,较上年增加23公斤,增产9.3%。预计总产 11.27万吨,比上年增加0.84万吨,增产8%,与历史最高产量的2003年相比,面积减少1.29万亩,单产增加5公斤,总产减少0.12万吨,属历史上单产最高、总产第二年份。
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如此好的形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得益于良种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小麦前氮后移、病虫害防治等节本高效增产技术的大力推广。二是气象条件有利。播种基础好,中后期雨水充足。三是技术指导到位。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夏粮生产行动”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市、乡两级包村科技人员,全面开展夏粮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了小麦关键技术的落实。四是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去冬今春,全市建成小麦万亩高产示范方1个、千亩高产示范方3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二、加强服务保障,科学抢收抢种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发挥网格化管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农业技术指导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小麦腊熟期一到,组织相关部门抢收抢打,力争6月10日前大头落地。同时,利用秋播换茬有利时节,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指导农民抢墒播种,推进良种良法配套运用,为秋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二是搞好物资供应。发挥供销社、合作社、农资服务等部门的作用,备足备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确保足额供应。
三是狠抓市场管理。农业执法部门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专项行动,确保农资质量和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至6月9日,全市41.7万亩小麦已收获33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79%。秋作物已播种7.6万亩。其中玉米3.1万亩,红薯1.3万亩,蔬菜1.6万亩,花生0.9万亩,豆类、芝麻、瓜类等其它作物0.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