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国土资源局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要求,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严格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推进制度和业务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新局面。
2015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一个中心”(全面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立足“二个转变”(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突出“三个重点”(突出保护资源重点、保障发展重点、服务社会重点)。实施“四项工程”(实施认真落实严格土地管理工程,加快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工程,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实施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程,夯实土地管理基础)。实现“五个突破”(从严管理,保护资源实现新突破;服务大局,保障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机制,节约集约实现新突破;提高素质,管理能力实现新突破;转变作风,服务社会实现新突破)。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2015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
(一)继续加强用地报批和供应工作。科学安排项目用地需求,争取省厅调配年度用地计划指标1500亩,增减挂钩指标1000亩。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主动与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加强对接,规范报批、征收、供应行为,切实降低用地报批退件率、补正率,提升征收率和供应率。重点对目前省政府已批准的4300亩土地组织征收供应。严格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优先保障我市城区、产业集聚区、农村新型社区、岳村、米村、苟堂三个乡镇创业园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认真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认真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确保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充分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对补充的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实行占优补优,占劣补优,严格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分等定级,确保新增耕地质量。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加大对擅自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标牌和基本农田数据库及资料,稳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三)强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在完成2014年4000.4亩土地整治任务和2013年前未完工11个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上,争取补充耕地指标1000亩。做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加大丘陵地、工矿废弃地、荒沟荒坡地的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力度。协调乡镇加快入住社区农户旧宅拆除步伐,通过申报土地整理项目,全年力争复垦土地2000亩。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三项整治周转指标项目的征收报批,加大已批回挂钩项目拆旧区的复垦、督查和协调力度,切实保障城区和产业集聚区项目的用地需求。加大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督促力度,力争全市76家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方案提交上级国土部门评审;65家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初审。
(四)全面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加强对作业单位的监管,强化政策指导,严格标准落实,密切与乡镇、办事处的沟通联系,加快内外业工作推进,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全市17万宗205平方公里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
(五)全面完成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工作。加大土地征收和供应力度,按时按质完成2006—2013年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工作,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和闲置的土地,探索建设用地批后实施征转、供地和监管的新路径,建立健全批后土地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切实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
(一)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对全市98家煤矿企业和43家非煤矿山的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局和我局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各所要认真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动态巡查制度、井下实测检查制度、图纸交换制度和矿山边界密闭墙动态管理制度;各有关科室和执法监察中队要加强相应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和重点巡查,切实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二)加强矿业权管理。进一步规范矿业权方案设置和审批,做好采矿权清理处置工作。按时完成矿产开发统计月报、季报和年报工作。省厅、市局的征询意见函按时回复率100%,延续登记申请按时办结率100%。积极开展2014年度矿业权年度检查工作。严格执行《新密市矿业权设置方案》,杜绝违规调整矿业权设置方案现象发生。
(三)加强储量和勘查管理。进一步完善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措施,强化督导与检查,及时发现储量登记弄虚作假行为,按时完成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告的评审、备案工作。加强储量统计年报工作,及时发布资源储量信息,做好压矿调查,努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按时完成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和开发利用情况年度检查,提升科学采矿水平,规范勘查市场和秩序。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巩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成果,加强排查,拟定危险区和隐患区,编制并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抓好巡查、值班、预警、速报四项制度落实,确保全年无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发生。
(五)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督促企业编制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及时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大力推进老矿山及资源枯竭矿山生态恢复,完成郑—少—洛高速(新密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资料的管理和移交工作,加大协调力度,确保申报的5个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尽早得到省厅批复。
三、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一)扎实做好地籍工作。认真完成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严格落实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加强权属管理,积极处理和调解土地权属纠纷;加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全市测绘行业管理,落实测绘管理职能。做好涉密载体保密工作,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维护局网络安全,做好与市委市政府及郑州市局公文流转系统的对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连互通,强化短信平台应用,完成视频会议室建设。坚持党务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做好局门户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主动公开事项公开率、依申请公开及时答复率、上级转办按时回复率要达到100%。
(三)进一步加强平安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落实,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国土资源领域和全局的平安、稳定。健全和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人员配置,严格责任追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加大对上级交办转办和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等信访事项的查办力度,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应对热点舆情和处置应急事件。
四、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秩序
(一)强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执法监察机制和程序,完善工作制度,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做好执法人员培训常态化和考核常规化工作,定期梳理职权依据、严格自由裁量权阶次划定,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以罚代法现象,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案件查办水平、案件查办质量,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重大事项的听证工作。
(二)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按时完成上级督办、交办案件,努力提升违法违规案件结案率。进一步加强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与法院、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的联系,做好案件移交移送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严格按照“既查处事,又查处人”的原则,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和党政纪责任。
(三)扎实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认真核实国土资源部下达的480宗12600亩变更调查图斑,对疑似违法图斑,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和时限,加强与各乡镇、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的相互协作沟通,及时按要求整改到位,确保卫片执法检查验收合格。
(四)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的功能,实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收购储备等数据并网查询,实现12336、群众举报的网上办理。充分发挥平台动态巡查、违法线索管理、督察督办、协管报告、车载视频和单兵视频监控等系统的作用,实现执法监察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和高效化。
五、深化“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做好党员发展,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和谐向上的国土资源文化建设。
(二)加强行风作风建设。进一步严肃政治纪律,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督导检查和目标考核,严格奖惩制度落实。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生。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郑州市委市政府20条规定和新密市委有关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不断规范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提升业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转变作风和行风。
(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培养战略,加强与市委党校、河南农大的联系,深入推进“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培养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履职履责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严格干部队伍管理,规范人事调整制度,建设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熟练、为民务实、廉政勤政的队伍,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