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07386/2016-00017
  • 新密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工作信息
  • 2016-04-06
  • 2016-04-08
农技人员建议广大种植户 因地制宜 科学防治

 农技人员建议广大种植户

因地制宜  科学防治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生产已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麦蚜等为主的小麦病虫害开始扩展蔓延,多种病虫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为做好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危害,农技人员建议广大种植户要因地制宜,科学防治,做好防治工作。    
  1.小麦纹枯病: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兑水喷雾,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重发生田,间隔7~10天再防治1次。
  2.小麦锈病、白粉病:小麦条锈病防治要按照“准确监测、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监控策略,随时扑灭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或白粉病病叶率达到5%时,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30毫升,兑水喷雾。 
  3.麦蜘蛛:当麦圆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虫200头,麦长腿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虫100头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
  4.麦蚜:苗蚜百株蚜量达200头、穗蚜百株蚜量达500头时,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40%乐果乳油50毫升,或3%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兑水喷雾。
  5.小麦赤霉病:要继续采取“科学预测,主动出击,见花喷药,防病保产”的策略,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应全面开展病害防控。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100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0克,兑水喷雾。
  6.春季地下害虫:春季主要是金针虫为害,对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0~3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顺麦垄浇灌,或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400~500毫升,随灌溉水施入。
  在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可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其量混合喷药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要做到科学用药,节约用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新密市农技中心

                         2016.4.6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