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办事处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以来,西大街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市西区开发建设,深化提升“三联三促双述双评”活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四项基础制度”为载体,求真务实,负重拼搏,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抓指标促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2015年办事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329万元,占目标任务17200万元的107%;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24.9%;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6590万元,同比增长7.9%;规模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完成151325万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5451万元,同比增长2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6935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1217万元,同比增长37.6%。
(二)抓服务促招商,项目建设稳步开展。
2015年计划招商引资6.5亿元,截止12月底,争取域外境内资金6.5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1%,开展自主招商3次,对接洽谈招商引资项目3个。2015年在建(含新建、续建)、完成、待建项目共25个(其中列入郑州市重点项目工程2个、列入新密市重点项目工程3个),总投资80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18.1亿元,完成投资19.8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12个,和园、福祥花园三期主体、祥和铭居二期、西城国际一期已基本完工,中盛景苑、未来城、金茂华庭、金域蓝湾、香蜜花都、祥和丽景正在建设,下庄河市场棚户区项目主体封顶,二次墙体正在施工,金凤花园正在进行基础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项目6个,公安局信息技术中心、消巡防特勤站、中医院、就业和保障中心、邮政综合服务楼5个项目主体基本完工,郑州城市学院扩建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工商业项目3个,新密国际家居建材城二期正在办理用地手续,红星美凯龙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郑州地铁管片厂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市政建设项目4个:报恩街、溱水路西延两条市政道路管道建设基本完成,正在铺设路基;荟萃南路、政通路小学基本完成丈量工作。
(三)抓拆迁促安置,新型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1、项目拆迁工作。我们坚持以拆促投、以拆促建、以拆迁促开发,以拆迁促安置,强力推进拆迁工作,共启动拆迁项目9个,包括报恩街、溱水路、未来大道北延南延、荟萃南路、栖霞街5条市政道路工程,及政通路小学、祥和街二期、红星美凯龙、西城国际4个项目。已拆迁项目5个,包括报恩街、溱水路、未来大道北延南延、红星美凯龙、西城国际,涉及拆迁234户9.56万㎡,除未来大道北延南延9户待市财政资金拨付到位即行拆除外,其他均已拆除完毕,共拆225户8.92万㎡。已丈量待拆迁项目4个,荟萃南路20户、栖霞街4户,政通路小学和祥和街二期61户,已丈量完毕,待市财政资金拨付到位即可启动拆迁。
2、棚户区改造工作。今年共建设安置房17.59万㎡,其中下庄河市场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共15幢楼,现已全部封顶,二次墙体砌筑基本结束,部分内粉已开始,配套设施安装在有序进行;积极稳妥做好马鞍河一期棚户区项目改造工作,安置房建设已完成,分配方案制定到位,预计年底可安置300人120套。制订完善马鞍河村二期、后士郭社区一期、祥和街社区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土地报批共883.59亩。
3、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妥善处理批而未征、批而未供现象,已累计征收14宗闲置土地,加大力度提高9宗供而未用土地利用效率,为项目入驻奠定良好基础。加大“两违”巡查力度,下达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占地整改通知书40份,配合规划局、国土局执法部门强行拆除8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行动26次,强制拆除违章建筑10000多㎡,有效预防处置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四)抓环境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1、环境整治全面覆盖。创新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建立从主抓、主管、分管、直管,到环卫工人组成金字塔式五级管理模式,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充实建立200多人环卫队伍,以主次干道常态化管理为常态,向村组、村庄、冲沟等部位拓展延伸,开展环境卫生管理、乱堆乱放整治、违章建设管控、河道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坚持日巡查、周督查,督促全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完善管理制度,对沿街商户、单位和建筑工地搂清底子、建立档案,卫生费应收尽收,促使工作有序开展。
2、城市管理规范提升。投入30万元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添果皮箱120个,购买垃圾桶200个,更换人力三轮车100辆,继续做好环卫工人免费早餐供应工作;重点对西大街、未来路、平安路、溱水路、南环路、荥密路涉及的洗车店、加水点及超市门店经营和占道经营开展综合执法30余次,清理5处夜市摊点,规范15家经营商户,暂扣违法物品70多件,强有力的震慑了违法违规人员,有效维护城区管理秩序。
3、环境治理深度优化。建立督查机制,完善治理措施,开展史上最严、持续推进、形成常态的环境整治工作。栽植树苗1300余棵,防尘网覆盖、撒播草籽约19万平方米,拉建围挡8500米,安装喷洗装置13台;建筑工地施工严格落实6个100%要求,扬尘治理达到规范化要求;完成国省干线和生态廊道口绿化硬化工作任务,硬化30处封堵10处;取缔“土小”企业(作坊)15家;取缔沙厂、洗石点20家;黄标车辆淘汰完成399辆,占下达任务435辆的91.7%,剩余36辆全部为审验合格至2016年底的营运车辆;耐火材料行业专项整治, 8家耐火材料企业的5台单段炉、1台双段炉已拆除到位;取缔经营场所燃煤炉灶6家,新安装油烟净化装置38台;取缔无证煤场2家,规范神和煤业和金昌煤业煤场2家;安排洒水清扫车4辆,定时对辖区主次干道进行洒水降尘。同时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做好露天烧烤、超门店经营、占道经营及日常环境卫生清理保洁,确保城区经营秩序、公共管理规范有序。通过全方位整治,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辖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城市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五)抓网格促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提升。
1.抓好长效机制。紧扣“深化规范提升”主题,以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全覆盖、全运用为抓手,强化督查问责、绩效考核、常态化问题解决、痕迹化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基层“四项制度”建设和社区建设,完善“三支队伍”管理机制,推行“专职网格代办制”,选派3名年轻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专职网格长,积极推进民声“360”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长效机制运行水平。
2.促进网格领域问题73条;安全生产领域问题45条;非法生产领域问题29条;非法建设领域问题21条;基层组织建设领域问题2条,办结率达99.2%。
(六)抓信访保和谐,社会大局有序稳定。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机关中层干部联系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完善信访事项“两公开”代理投诉站,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控制,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做到信访矛盾隐患未动先知,有动必知。健全应急预案,畅通信访渠道,坚持应急值守,加强信访工作督办力度,严格信访排查力度,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等活动。实时掌握重点人员动态,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大防邪、禁毒打击力度。全年办事处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共计33件次、150余人次,其中:集体访21批次、42余人次。开展了“两会”期间、“十八大”期间领导干部大接访二次,其中“两会”期间接待群众来访10批53人次,现场解答群众提问12起,化解群众矛盾率90%。
(七)抓监管保平安,确保西区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方针,树立“安全红线”意识,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安全监管原则,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形成 “企业负责、政府监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以“三查三保”活动为载体,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政策法规,组织安全生产对话谈心1次,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39次,确保辖区安全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100%,督促各厂矿企业、村(社区)严格应急救援规章、组织、机构、装备、资金“五落实”,促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规范化。2015年在各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活动累计165次,出动检查人员累计450人次,推动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八)抓政策保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1.落实惠民政策。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促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入户调查、评审评议、公开公示三环节的“阳光行动”,确保286户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进退,加强24人五保户的后续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春荒救助187户受灾群众,发放大米、面粉、油、棉被等物资,救助孤儿6人,城乡医疗大病救助15人;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慰问各类优抚对象143人,申请救助12个困难户,发放困难救助金9000元;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慰问60户残疾人,发放物资和残疾人康复器具,鼓励残疾人就业培训,5名残疾人被评为全市“创业之星”;做好低视力人群普查工作,上报助视器需求人员45名。组织对马庄、金凤路2个有退耕还林的村(居)耕地进行种子、化肥补贴的试点工作,对0.8万亩受灾农作物发放补贴资金3.2万元,完成马鞍河、后士郭2个村的省级全面达到“三无一规范”任务。
2.做好劳动保障。建立创业示范基地,发放2000余份宣传页,培育8个创业明星单位,培训220余人,选出一名优秀人才参加市蓝领人才大比武,推动全民创业活动;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完成1100人,占目标1000人的110%,就业困难对象完成64人;审核办理小额贷款业务12项520万元,占任务300万元的170%;调查处理劳动纠纷19起,立即启动“两癌”审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序开展,已全部完成各项指标,新农合续费工作已完成11个村居的缴费工作,参合率达98%。
3.推动计划生育。围绕“强基础、升质量、抓落实、上台阶”的工作思路,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开展教育培训2215人,开展“春季、秋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坚持依法行政,落实和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共对2772名对象进行了健康检查,为622名育龄妇女重点做了生殖保健检查服务,避孕措施落实率97.6%,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93.85%,覆盖率达80%;1-12月新出生44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3.8,统计准确率95.6%,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9.09%,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覆盖率达92.3%。
(九)抓基层强党建,持续优化党风政风。
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升综合素能。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党内定期分析等党内机制,完善流动党员“六化”管理机制,对63名困难党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规定,推行发展党员“六不审核”和“九项机制”,抓好“源头选育”,提高19名新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指导,突出能力培养,分类组织专题培训。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干部。完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坚持党员干部下基层走访、座谈、调研和谈心谈话制度,健全完善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相关制度;结合市群众工作队,整顿下庄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解决班子的软、弱、庸、散问题,推动村级经济全面发展。
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坚持“双述双评”、“双管双责”工作机制,深化开展“四有”党组织、“四有”带头人争创活动,实现党组织作用发挥最大化;坚持法治理念,拓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严格程序纪律,圆满完成4个社区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围绕“住进新社区、过上新生活”开展社区党建活动,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整顿,践行群众路线。以“三严三实”为标准,扎实开展专题教育,成立小组,制定方案,书记带头讲党课1次,组织各种学习60场,开展民主生活会,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8项70条,做好“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评选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三查三保”为契机,围绕各科室责任分工,认真检查分包属地责任、科室部门监管责任、自身岗位责任履行情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4+4+2”为抓手,以“双述双评”为切入点,围绕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严格执行“4+2+1”工作法,建立“便民服务站”,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组织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系统性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为内容,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加强“三资”管理制度,促使党风政风优良转变。
(十)统筹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按照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任务的要求,圆满完成辖区下庄村、下庄河社区190户1%人口抽样调查纸质报表填报、PDA实地录入、数据审核上报等工作任务。积极深入到46家联网直报单位开展“企业一套表”录入、指导、维护,圆满完成辖区新注册企业86家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填报及名录库更新维护上报工作,新增“四上企业”统计入库6家。
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落实学习推进机制,健全学习考勤制度,1900多元购买学习资料,丰富学习载体,组织理论学习8次,出勤率90%以上,完善信息宣传机制,激发机关干部在各类新闻媒体共发表新闻稿件80篇,加强联系沟通,积极探索新闻线索,提升西区知名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各村、社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祥和新街坊创建了“人口文化园”,丰富群众文化知识;积极组织辖区体育爱好者参加新密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第六套健身秧歌的培训,共培训30余人,参加新密市第二届跳起来健身舞大赛,荣获二等奖项。
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秸秆禁烧、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登记11台农机购置补贴,督促养殖户45家进行春季畜禽防疫,建立疫情防控预案,密切监控,无疫情发生。
人大、政协、武装、工会、工青妇及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兼顾,齐头并进,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城市西区全面步入健康、快速发展快车道。
中共新密市西大街工作委员会
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
2016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