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农〔2016〕10号
2016年新密市农业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郑州市委和新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继续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省级达标村、示范村创建,重点推进垃圾、污水治理。2016年创建省级达标村4个、示范村(社区)12个。
2.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抓好去年申报的超化镇黄固寺村和米村镇朱家庵村等2个美丽乡村试点村项目的建设工作,6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并做好今年的项目申报工作。
3.农民创业园建设。依托新型农村社区,继续加快农民创业园建设,2016年计划投资2.79亿元,续建和新建农民创业园22个,重点发展蔬菜、花卉、苗圃、林果等经济作物,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快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4.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按照郑州市出台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6月底前完成第一批10个示范园项目验收工作,开工建设第二批14个示范园,建设景观果园1个。
5.农业生产。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3个、千亩示范方6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0万亩,施配方肥面积25万亩。粮食总产量19万吨左右,蔬菜产量24万吨,水果产量4.6万吨。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情调度等工作。
6.病虫害监测防治。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监测,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并组织开展防治。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搞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搞好实蝇监测,澄清发生范围,组织开展防治示范。
7.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完成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3759亩。
8.现代渔业发展。积极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加大渔业生产巡查力度,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820吨,水产品药物残留产地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
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集群培育。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集群培育工作。
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培育经营主体320家,累计流转土地14.6万亩。研究探索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开展县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评选县级示范合作社15家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以上。
11.休闲农业发展。2016年,培育农家乐特色村1个,提升休闲农业庄园5家,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条。
三、提升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
12.区域中心站建设。完善配套6个区域中心站硬件设施,尽快投入使用;开展标准化区域中心站创建工作,完成2个以上标准化区域中心站创建任务。
13.“农业+互联网”发展。选择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加快益农社建设步伐,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1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成省、郑州市下达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任务。
15.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做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行动”工作,加强包村科技人员管理和知识更新培训,组织村级农民技术员参加农业科技服务活动。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辖区内生产的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做好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县级分中心正常工作,所有检测网点联网运转。
17.农业综合执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执法队伍,规范执法程序,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积极开展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评查活动,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五、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8.农村产权改革。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选择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试点。建立完善市、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拓展产权交易品种,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设立仲裁厅,依法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19.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积极做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农业展会的参展和展品报送工作。
20.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贯彻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及时办结并反馈转办案件,确保不发生恶性及群体性农民负担事件,农民负担卡入户率达到97%以上。
21.农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好项目申报、评审、备案、验收、绩效评价及资金使用监管等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工作。
22.农业投融资机制创新。发挥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用,落实财政补贴担保费和风险补偿政策。建立县市区、重点乡(镇)村、重点产业农业担保联络员队伍,做好农业担保、产业基金、农业保险工作。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23.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督查制度,实施重点工作月报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例会,对年度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查,并定期编发督查通报。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工作制度。加强“三农”政策研究。
24.加强项目督导力度。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项目建设责任机制。做好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重点对2013年以来未完工、未验收的国家、省、郑州市各类农业项目进行清理整顿。
2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网格人员队伍建设,发挥网格人员作用。
26.加强农业宣传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做好农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利用好商都农网、《郑州农业》刊物、“12316”三农热线、农业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载体,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全年完成新密市级25篇、郑州市级以上36篇、综合调研类信息4篇的发稿任务,及时报送农产品热点信息12篇,完成蔬菜调研报告1篇。
27.加强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完善和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完善党员信息库建设,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制定完善制度,着力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年内不发生违纪违法被上级追责情况,年终综合评议进入优秀行列。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