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局精准发力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招”
● 我局“流动仲裁庭”拓展“调裁一体化”新渠道
● 简 讯
我局精准发力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招” 为破解新一轮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帮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快就业、就好业,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我局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丰富内容,创新方式,精准发力,积极提供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更加专业化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招”,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开好路。今年以来,我局重视网络传播移动化、信息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本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开辟专栏,定期结合典型事例解读政策效应。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建立“创业新密”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推送“菜单式”信息,打造更适合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政策宣传平台,为高校毕业生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发布就业服务活动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同时,编印实用性强、解读权威详细、办理流程清晰的政策宣传资料,在人社服务窗口、招聘活动现场等渠道张贴、发放,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政策、读懂政策、用好政策。
二是加强创业培训护好航。积极开展“三单联动”培训工程,全市7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订单”和待岗人员“名单”汇总情况,为企业和大学毕业生 量身定制培训“菜单”,开设了电子商务、互联网+、计算机、厨艺、面点、家政、月嫂、美甲、苗木花卉栽培、果树经济林种植管理等各类创业技能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专业、师资和课程,将培训班开到群众“家门口”,让广大农村毕业生就近接受技能培训,降低培训成本,保证培训效果。建立了由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创业指导师及各级就业、劳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团,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指导、项目评估、经营管理和信息咨询等创业服务。
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指好路。搭建多种形式的双向选择平台,对毕业生实行求职登记、就业援助、人事代理、合同签订、保险缴纳等一条龙服务。深入重点用人单位,引导、鼓励企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广泛收集汇总发布相关岗位信息。整合线上、线下两个招聘渠道,有针对性的举办“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招聘活动,提高供需对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四是强化专项扶持服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实现精准发力,对就业困难,尤其是农村贫困、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专项帮扶。以稳定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积极做好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深入推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健全保障机制。在符合贷款原则的前提下,加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投放力度,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不走“独木桥”,充分利用地质资源优势,鼓励高校毕业生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自主创业。同时,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人员的培训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快开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已建孵化基地优先吸纳大学生入驻创业。
(办公室 刘泓余)
我局“流动仲裁庭”拓展“调裁一体化”新渠道 今年我局仲裁院以“流动仲裁庭”为平台,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实现“既办案又建言”。在审理案件的同时,了解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存在的劳动争议及争议隐患,帮助降低企业劳动争议的产生,更好地保障用工双方的切身利益,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通过“流动仲裁庭”这一新载体,拓展“调裁一体化”新渠道。
一是“流动仲裁庭”进基层,践行“仲裁为民”理念。我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外来从业人员多,劳动纠纷易发。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将“流动仲裁庭”开进基层,就地受理劳动纠纷案件。对于仲裁案件,随时受理、就地立案,及时仲裁,开庭地址就安排在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场所。“流动仲裁庭”进基层,把劳资纠纷分流在基层、解决在事发地,让职工足不出工作地就可以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实现了“仲裁为民”理念。
二是“流动仲裁庭”进基层,拓展“调裁一体化”新渠道。“流动仲裁庭”提前安排开庭时间,开庭时由原案调解员担任书记员,仲裁委仲裁员独任仲裁,开庭时按简易程序快速处理。以专职仲裁员流动办案合力调解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对基层调解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业务指导,提升调解水平,推行调裁一体化,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一般案件按程序审理完结需要45天左右,“流动仲裁庭”则只需要1天左右就可以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促进基层队伍快速成长。
三是“流动仲裁庭”进基层,打造生动普法前沿针地。“流动仲裁庭”流动办案,公开透明,充分发挥仲裁人员优势,贴近群众,方便双方当事人。通过仲裁案件处理、以案释法等鲜活生动的方式,有效地宣传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增强了劳动者维权意识,实现了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有机结合,达到了“解决一起劳动纠纷、教育一片群众”的目的。
四是“流动仲裁庭”进基层,树立基层调解组织威信。“流动仲裁庭”实现了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与仲裁两个程序之间无缝对接,整合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专职仲裁员和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力量,方便了当事人维权,提升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威信和地位,增强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和业务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对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信任和认可。
(工资福利科 王会可)
简讯
△近日,新密市委组织部联合我局对2017年上半年我市公务员在郑州市公务员网络学院培训学分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上半年,我市公务员在郑州市网络培训学院平均学分为55分,位于郑州市县(市)、区第一名。对全市参训率和平均分排名靠前的单位和个人提出了表扬,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了各单位公务员的学分情况。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和我局将以不定期抽查形式对各单位落实培训计划情况和学分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充分调动公务员学习培训的积极性,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圆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公务员管理办公室 李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