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步升高,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加快,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进入易发、高发、突发期。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新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如下警示:
一、预防亚硝酸盐中毒。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冬季腌制的肉鱼、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颜色过深、已变黏的腌制食品,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消费者要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要注意食用新鲜蔬菜,不食用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过久,饭菜最好现做现吃。尽量不用“苦井水”煮饭,不得不用时,应避免长时间存放。此外,在食用加工肉制品、咸菜等食品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等成分的食物,以降低可能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毒性。
二、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随着天气转暖,各种野菜陆续生长,野菜种类繁多,仅凭主观层面是无法准确判断何种野菜是可以食用的,如果采食有毒植物或者加工不当的野菜,容易引起中毒,严重的将危及生命。
三、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蘑菇,也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干蘑菇或新鲜蘑菇。毒蘑菇外观与食用菇外观相似,一般方法难以辨别。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均不能消除。因此,为避免误采误食,应不采不吃野蘑菇。
四、谨防食用扁豆、四季豆中毒。扁豆、四季豆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生的扁豆和四季豆中含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扁豆、四季豆放置过久,可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彻底加热可破坏有毒物质,如加热不彻底,可因毒素留存而导致发生食物中毒。
五、食用冷冻海产品要注意。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蛋白质会分解并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等有毒害的物质。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质经加热煮、熬也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因此,春季应慎食冷冻海产品,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
六、外出踏青需注意。用于野餐或路途中食用的食物要原料新鲜、加工透彻。各种荤食最好是真空包装的,耐贮存又便于携带,自制食品要烧熟煮透;干粮类食品,以烘烤、油炸类比较保险,包子、夹心蛋糕等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容易变质,要注意保存。
七、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件齐全、环境整洁、信誉度高、量化动态等级评定高(信誉度B级以上或监督公示为“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前要注意检查食物感官性状是否异常、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餐具是否洁净,不食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畜禽、水产品、野生植物及真菌等,不要在小餐馆内吃凉拌菜。
八、及时通报有关信息。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并拨打“12331”或“0371-69801169”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向新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立即停止使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