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分类排查。加强对建档立卡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重点工程、易地搬迁安置点、重点企业厂区、交通隐患点、新村聚居点、未发现的隐患点等八个重点进行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抓好常态化、动态化隐患排查,将隐患发现在前、问题解决在前,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二是分类治理。对能够治理的立即治理,对治理要求复杂的科学推进、加快治理,对一时无法治理的及时制定方案并及时协调主管部门支援。
三是分类监控。对已经治理的灾害点开展“回头看”,对正在治理的加强质量安全监控,对未能治理的加强日常监控。
四是分类预防。对重大隐患点必须及时转移群众,并确保有吃、有喝、有穿、有棉被、有住处;落实物资储备,开展应急演练;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按照要求制定好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预案,明确专人抓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