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上午11点10分,新密市商务局局长张艳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优化升级农村电商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发言。
发言内容如下: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手机直播平台前手拿柞水木耳时说:“电商在农副产品推销方面非常重要,大有可为!”,成为了“最强带货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当前,农村电商在刺激农村消费、推动农业升级、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自2017年1月我市成功获批“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我市农村电商发展迅猛。2019年7月,新密市被商务部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升级为郑州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消费市场受到重创,更使农产品消费举步维艰,而市场的韧性和活力催生出的直播带货、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发展。不仅缓解着疫情造成的冲击,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新机遇。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组织了千人次直播培训,组建了新密“百人网红团”,开展了十余场直播带货活动,人均日带货百余单,产品销售额达300余万,上行日快递单量近千单。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溱美新密”区域公共品牌日臻丰富,亮相各大平台,创出了农村数字经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密模式,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补短板与锻长板上全面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继续走前列、做示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是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数字电商+乡村新业态,促进农业农村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让农村百姓搭上电商“数字快车”,真正做到让城市人流回归乡村,让乡村物产走向世界。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步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我提出如下建议:
以更大力度政策为农村电商发展赋能。一是建立产业发展园区。政府主导,发挥电子商务公共孵化中心作用,运用同赢、锦荣、万力直播新媒体基地和产业新城苏州火炬孵化基地, 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专业电商产业发展园区,对入驻的农村电商企业在水、电、房租、税收等领域实行减免,重点做好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研究,培育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二是完善土地政策措施。引导盘活农村闲置集体房产,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建设,将电商企业、创客招引到乡村,建设乡村电商创客基地,壮大集体经济;对年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予以土地资源保障;对落地的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在用地上给予优惠。三是细化相关激励政策。要制定创业资助政策,吸引返乡大学生进行农村电商创业成为“新农人”,鼓励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团队发展农村电商,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形成“网店、产业、创业、就业、入股、众筹”六路带动,助推乡村营商环境。
以更深层度转型为农村电商发展升级。一是“规模化”方向引导。市委政府各部门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鼓励更多农民涉足农村电商行业,引导更多农村电商企业、传统经销商、农业合作社和农户等多方大力开展农产品网货研发,提升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二是“品牌化”规划引领。围绕“溱美新密”区域公共品牌打造1+2+N品牌战略规划,暨以“溱美新密”品牌为一个核心,重点发展地标产品新密金银花、新密虾尾两个核心产业,打造N个“密”字号特色产业,延伸出以美食、美景、美玉、美银、美妆、美服“六美经济”为主的新密特色品牌战略,实现本地产品组织化生产、专业化运营、集团化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倒逼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和结构调整。三是“特色化”建设指引。依托新密优势特色,围绕密玉、纯银制品、生鲜三个网货基地建设,强化资源对接、合力将基地打造成集产品展示、电商交易、物流配送、孵化培育于一体的特色产业营销中心,将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融入网货基地建设,围绕基地做好配套服务,推动“旅游+电商+农产品销售”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以更大强度服务为农村电商发展挖潜。一方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政府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电商扶贫提供交通运输基础保障;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把空间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实现降费提速增效。另一方面,充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外引”和“内培”相结合。以安徽半汤乡学院落地为起点,系统研究制定符合新密“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专业课程,吸引更多外地专业人才技术集聚新密。注重产业培育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培育本土化人才,加强农村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人才及摄影、美工、产品溯源、短视频制作、营销推广等电商服务业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乡村人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