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农业农村委的关心指导下,新密市紧紧围绕产业需求统筹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优化组合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案例观摩交流等培训方式,强化实训实践,加大工作监管与绩效管理,实施农民满意度在线评价,加强总结宣传,深度挖掘打造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不断推进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实效,现将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决策投入
1、需求调研
按照郑州市高素质培育工作要求,在选产业上以服务省“四优四化”和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为重点开展培训,结合新密市实际,对农民培育需求进行了调研,详细掌握了农业生产区域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地域分布、产业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状况等,选取了蔬菜、果树种植为培训主导产业。
2、方案制定
我市按照郑州市农业农村委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新密市 2020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新密农文[2020]56号),并及时上报我市财政局农业农村科和市农广校审核,并同时上报郑州市农委科教处备案,建立了培训工作会商协作机制。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对培训全过程进行规划,重点从遴选培育对象、选择培训基地、精心安排课程、遴选优秀师资、甄选培训教材等方面制定详细方案。
3、改善条件
为保证培训高质量开展,在选取培训地点的选择上,主要以田间学校和一所专业的民间培训学校为主。在师资选择上,结合培训需求及培训学员技术需求,主要聘选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业老师。在基础课程上,选择了教育经验丰富的新密市职教中心老师为授课老师,并且邀请我委总农艺师王宏勋义务为学员授课。
二、过程管理
4、指导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行政主管每次开班都会参加开班仪式,并进行第一课宣讲,在举办的新型经营管理型培训班上,农委主任带领三名班子成员参加了培训开班,并作了重要讲话。
5、全程监管
在培训过程中,实行开班申请制度,分管领导签字后进行开班。对培训工作的监管和督查,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开班清查;二是中途抽查;三是结班审查。即:每期培训班开班前向我委项目管理科及财政局申请派人参加开班仪式;中间由项目管理科及财政局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班级培训;结束时,组织学员进行考试、考核,检查培训取得的实效。
6、资金管理
落实资金应用于培育宣传、产业调研、对象遴选、课堂培训、参观考察、创业实训、认定管理、跟踪服务、在线教育培训等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管理。
7、信息调度
为更好地推进,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各项数据及时录入全国网报系统,工作信息、工作进度、工作总结、自查报告等资料也及时上报郑州市。
三、项目产出
8、完成任务
2020年,郑州市农业农村委下达我市农民教育培训任务350人,其中新型经营管理型150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200人,培训专业涉及蔬菜、果树种植等。截至2021年1月底,已全部完成了培训任务。
四、实施效果
9、农民满意
今年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在线评价的农民学员均超85%,满意度95%,均达到要求。
10、典型示范
为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推进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事业提质增效,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评选了1名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学员,并发动宣传,在培训过程中,组织学员到优秀学员产业园内观摩,听取优秀学员作经验交流。随着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受训农民增强了致富的本领,不断涌现出了致富典型。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在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加分项
11.探索创新情况。在培育过程管理中,兼顾参训学员共性和个性问题解决,应用开展好产业分工和产业协作相结合、生产经营与目标市场相结合,穿插安排专业课实训、公共课考察、创业课训练、交流课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环节,提升学员掌握专业技术、产业信息、经营模式的分析、评价与应用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模式优化培育,很好满足学员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培育工作。
12.服务发展方面。通过与新密市葡萄协会、大樱桃协会合作,培育产业农民,应用网上、网下双通道工作机制,构建以学员微信群为主要渠道、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支撑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13.社会影响方面。通过开展培训,广大农民(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复转军人)也积极投身农业创业兴业,在产业发展壮大同时,为新密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