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07386/2021-00045
  • 新密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农业
  • 2020-11-12
  • 2020-11-12
  • 2020-11-12
能源站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在同志们共同的努力和拼搏下,工作总体表现形式上,推进势头不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任务安排和我委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指示精神,我站高度重视,分别采取了分工合作、重点突破等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农膜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作。全站职工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高标准、严要求的顺利推进全站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我市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任务

1、完成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与面积划分任务

2020年4月-5月我委联合实施方案编制技术人员,搜集并分析了我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基础资料和数据,依据相应技术标准,初步划定我市需要实施安全利用措施的耕地面积、分布和范围。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面积共220亩。

2、完成受污染耕地土壤-农产品环境质量补充调查

2020年5月技术单位制定新密市受污染耕地土壤-农产品环境质量补充调查方案,委托河南省谱尼检测有限公司对220亩受污染耕地进行土壤-农产品补充调查监测,共设置21个点位,采集浅层(500px内)和深层(1000px内)土样42个土样,21个农产品样品,检测铅、汞、镉、铬、砷重金属5项和PH。结果表明新密市耕地污染类型为重金属污染,以砷为主,砷、镉协同污染。土壤中砷、镉含量介于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之间,属于轻微污染。部分点位农产品砷含量超过标准限值,镉含量存在超标风险。

3、完成并评审通过《新密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

2020年6月,根据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任务指标,结合我市土壤-农产品补充调查结果,委托第三方公司编制完成《新密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并于2020年6月22日由我委、郑州市农委和郑州市攻坚办联合召开的技术论证评审通过。

4、完成安全利用验证区地块确定

2020年6月-7月,我委联合技术单位根据补充调查结果和实施方案安排,选定风险区域内污染较重区域开展安全利用田间验证工作,确定验证区面积约33亩。

5、完成安全利用验证区技术措施田间布置

2020年7月,技术单位完成安全利用验证区技术措施田间布置。具体安排为:低累积玉米品种筛选14亩(供试品种:金城35、MC817、MC708、驻玉216、峰玉287、郑单958、登海605、隆平206、联创808);低累积大豆品种筛选8亩(供试品种:安豆524、商豆151、濮豆857、周豆33、郑1307、郑1440);土壤改良剂品种筛选和剂量投加试验4亩(供试品种:大豆郑1307);土壤改良剂联合投加试验2亩(供试品种:茼蒿);植物提取试验2亩(供试品种:波斯菊、虞美人、向日葵、满天星);休耕3亩。

6、完成安全利用验证区技术夏粮验证工作

2020年7月-10月,技术单位对安全利用验证区进行追肥、人工除草、喷洒农药、水分管理;10月7日-10月13日期间进行作物收割和秸秆离田处理。

7、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田间布置及作物种植

根据验证区技术验证初步结果,对220亩受污染耕地采用低累积品种替代种植、土壤原改良、植物提取等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其中155亩安排土壤改良技术,采用TG土壤改良剂和MT土壤调理剂对土壤进行有机培肥、对重金属进行原位钝化,同时完成田间施肥和小麦种植;33亩验证区安排小麦低累积品筛选种植;根据当地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其中12亩安排林木替代种植、20亩安排植物提取技术进行苜蓿种植,同时受污染程度不同进行土壤培肥和改良。

(二)顺利推进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1、认真如实搞好膜膜使用情况调查。能源站积极推进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主要采取两种回收措施;一是采取谁使用谁回收原则对地膜进行回收;二是采取依托供销社对棚膜进行回收。现通过对各乡镇、街道办农膜上报情况汇总,目前已掌握全市使用地膜单位共有26家,涉及10个乡镇,使用面积共有1816.5亩,全年地膜总用量9.5吨,目前已完成地膜回收约9.36吨,回收率达98.5%;棚膜使用单位30多家,涉及12个乡镇,使用面积共有1683.8亩,全年棚膜总用量40多吨,此项工作目前主要依托市供销社进行回收,据统计,现已回收39.5吨,农膜共回收48.86吨,综合回收率达到98.7%以上。到本年底保证完成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全覆盖,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2、推进地膜产品使用标准化减量化。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地膜产品。严禁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大力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地膜。,通过全站职工的不断督导宣传,各企业严格遵照执行地膜标准,均已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以上地膜,加快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地膜用量。

3、建立地膜回收利用点。按照谁使用谁回收原则建立回收网点,通过试点示范,积极创设适合本地地膜回收利用的好做法,形成技术可推广、运营可持续、政策可落地、机制可复制的示范样板,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

4、建立可降解地膜实验点。已经在米村镇杨岗选定一个草莓园作为实验点,进一步核实地膜残留量,为更精确计算地膜汇收率提供数据支撑。

(三)落实农用地土壤污染预警制度,土壤、农产品协同检测工作。

根据修订《郑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农用地土壤污染预警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8〕19号)中“建立农用地土壤污染预警体系,实施土壤污染三级预警制度”的要求,已制定预警处置方案,同时我市受污染耕地按照国家要求开展风险管控和治理期农产品临田检测,已制定土壤-农产品协同检测方案;对发现的超标农产品,确保不流入市场。

(四)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务工作。

全年来,能源站党支部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按照支部书记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工作思路,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学习。 半年来召开党员大会2次 ,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评议党员会议1次,支部党员讲党课2次。按照要求及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二是认真做好党内统计和党费收缴工作。我站现有党员4人,党员、组织入库数与党内统计误差率为0。年初按照月工资额重新核定党费收缴标准,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收缴党费,每季度进行统计汇总并上交委机关党委;三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在职党员为群众服务水平,积极组织支部名党员认领志愿者服务岗位,认真做好社区双报到和志愿服务活动。半年来,全体党员深入韩庄社区农委疫情防控监测点进行值班,无主管楼院进行入户排查和卫生创建以及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30多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全站党员职工都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积极工作,无私奉献,有力地推动了单位工作的开展。

二、2021年工作谋划

(一)2021年新密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工作安排

1、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目标

完成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低积累品种、替代种植、土壤培肥等技术的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模式,确保农产品可食用部分中重金属含量90%以上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相关要求,力争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有所降低。

2、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进度安排

2021年1-4月对220亩受污染耕地进行正常田间水、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部分验证区域在小麦分蘖期或抽穗期施用叶面阻控剂;

2021年5月按照土壤-农产品协同动态监测方案的安排对220亩受污染耕地进行第二次土壤和农产品采样和检测工作;

2021年6月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农产品收获、秸秆收割和离田处置;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翻耕、培肥、低累积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工作;根据2020年验证区试验结果对安全利用措施进行部分调整,增施土壤调理剂;

2021年7月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第二次阶段性验收和验证区第二次技术评审;

2021年7月-9月对220亩受污染耕地进行正常田间水、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9月完成第三次土壤和农产品采样和检测工作

2021年10月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夏粮作物收获、秸秆收割和离田处置;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翻耕、培肥、低累积小麦和油菜播种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对安全利用措施进行部分调整,以土壤培肥增收为主;

2021年11月完成22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第三次阶段性验收;11月-12月对220亩受污染耕地进行正常田间水、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我委不定期进行实地查看和现场督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农用地安全利用效果达标。

(二)继续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继续通过建立使用台账、督导宣传,依托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等措施加快农膜回收利用力度,确保我市农膜回收利用全覆盖。

(三)按上级工作指示继续搞好2021年土壤、农产品国控点例行监测工作。

 

2020年11月12日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