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岳村镇苇园村的艾草种植基地喜获丰收,站在田地边艾草清香扑面而来,碧绿茂盛长势十分喜人;在千年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艾灸智能设备组装、艾草制绒、艾条艾柱卷制、艾草布艺加工四条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好一副热火朝天抓生产、促发展、共致富的勃勃生机;在距离公司不远的直播基地内,20多名主播通过抖音平台,与粉丝热情互动,采购订单源源不断,装箱、打包,快递,产品第二天就能送到顾客手中。这样一条围绕艾草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链,随着张季冬这位从新密走出来的企业家的“雁归来”,在新密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政府支持、政策扶持,千年农业艾草种植基地蓬勃兴起,不仅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多人,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百万元以上。这仅仅是新密市大力发展“回归经济”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很多。
2022年2月20日,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发展“回归经济”工作。为发展“回归经济”,吸引群凤还巢,新密市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委“十大战略”,通过多轮深入的大讨论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研究确定了以项目为王”,践行“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及主导产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导向、以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 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回归经济”工作方针。经过6个多月的积极努力,通过实施技术回援、人才回聚、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价值回归、乡情回馈的“六回”举措,以“优化发展环境、广纳本土人才”为着力点,新密市吸引了一大批在外打拼的新密籍人才带着技术、资金、项目回乡创新创业。据统计,全市返乡创业人数达160多人,投资项目32个,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带动了2000余人就业,涌现出了熊猫科技、中建耐材、众博医药等一 批经济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返乡创业典型企业,开创了“筑巢引凤来、归雁筑家园”的生动局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健全政策体系“筑新巢”
成立回归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发展“回归经济”实施意见、人才回归工作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全力营造回归经济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回归人才服务机制,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活动,组织各行各业举办专业技术人才返乡招聘会。用足用好人才政策和创业政策,对回归创业的密商密才给予奖励或补助,精准对标返乡创业者,提出财政扶持、税费减免、人才扶持、金融扶持等政策,对返乡创业者抛出了“橄榄枝”。
搭建互动平台“引雁归”
建立“回归经济”企业数据库、人才数据库、项目数据库,切实加强与在外人士的联系沟通, 打好“乡情牌”,发挥地缘、亲缘优势,构建多渠道、全方位、 立体式回归新格局。在人才引进方面,全市深入实施青年人才计划,持续细化密籍人才回归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计划,目前已初步统计密籍在外人才955 名,其中,知名人士、 高级人才 511 名,在外经商办企业 223 名。为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时机,开展情系家乡交流会、恳谈会, 累计开展拜访洽谈活动 67 次,收集招商线索近100 个,打出了 “老家新密欢迎你”的响亮口号。通过新密发布等官方媒体开设 “回家专栏”对返乡创业代表人物进行专题报道。开办回归经济简报,定期向密籍在外人才发出“倡议书”、寄出“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宣传“老家新密”强劲的发展势头、丰富的政策礼包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在外的密商密才回乡下乡创业兴业。同时积极接收各地“老乡”提供的各种商机、创业项目等信息,建立内外交流、互通有无、衔接有效的回归机制。
开辟创业通道“助雁飞”
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办建立 “首席服务员”制度,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一名市级责任领导、 一个服务团队、一套服务方案“三个一”工作法,选派45名首席服务员专门对接兴业创业项目。对返乡创业企业和项目,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全程帮办服务,推行零接触、不见面审批。建立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创新项目用地供给方式。推动了以瑞泰、凯翔等公司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盘活闲置厂房,唤醒“沉睡”资源,初步建立起企业回归服务机制。还有熊猫科技、中建耐材、众博医药、原动力耐材公司等新项目全程服务,实现了新公司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实现了从注册到完成调试运行的飞跃发展,创造了疫情下项目建设的新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