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体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人文底蕴和地理区位优势,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三区两强一基地”战略目标和“一城、一区、一山、一乡”发展新路径,巩固提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以新理念、高定位、广视野、实举措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擦亮文旅融创新名片。
一、强化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更有张力
(三)聚焦能力作风,助推文旅文创。把能力作风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三标活动为引领,聚焦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开展“文旅大讲堂”活动10期,聚焦重点领域,查摆梳理重点问题4条、制定整改措施11项。在全局形成加压奋进,奋勇争先良好氛围。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在郑州市“十大战略行动”前两季度综合考核中,排名六县市前2名,为实现新密文化旅游提质增效提供坚强保障。
(四)务实开展“7·20”以案促改,提高行业抗灾救灾能力。组织召开“7·20”以案促改动员会,领导班子成员把学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和《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学习资料》放到首要政治任务,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5次。各支部党员干部按照制订的学习计划开展专题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支部书记带头讲、党员干部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和组织生活会8次,引导全局党员干部牢固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
(五)党员干部冲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新密高速西站、商登高速超化寺站、嵩山路社区疫情防控卡点工作,累计值守160多天,高效率、严要求查验13000车次、扫码21000人次,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全市静态管理期间,全局党员干部坚持在一线,8个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社区群众运送物资、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让党旗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
二、实施文化惠民,以文化城更有实力
(一)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2022“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义写春联活动;举办新密市优秀美术志愿者提名展、“福虎迎春”拓片邀请展等主题展12期;举办抗疫优秀书法作品展、“非遗焕发魅力 以艺助力抗疫”线上非遗宣传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13期。
(二)公益讲堂惠及大众。组织举办线上艺术公益讲堂15期;开展4期“豫剧豫西调”公益课堂培训工作,培训学员百余人次;举办吉他公益培训2期;举办新密市文化馆书法公益讲堂暨书法专业学术交流活动2期;举办新密市说书戏表演培训。
(三)非遗工作亮点突出。举办新密市《千年遗响 雅乐迎春》超化吹歌2022年网络直播新春音乐会;挖掘、搜集并组织开展第五批新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配合央广网《遇见非遗》栏目,采访拍摄超化吹歌;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等线上展示展演活动31期;在伏羲山红石林景区、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风采”新密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新密非遗购物节。
(四)阅读推广活动异彩纷呈。围绕“书香新密”建设举办线上服务活动15期;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举办“豫见最美读书人暨书香新密全民阅读活动”,制作“书籍,春风,还有你——读者”的一封邀请信视频;在经典幼儿园举办了“喜迎二十大,书香满天下”线上线下活动;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新密记忆”摄影作品展,参展人次达500人,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举办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典籍里的中国”2022年新密市第五届经典诵读大赛,书香新密氛围更浓。
三、突出旅游富民,文旅融合更聚合力
(一)塑造新型业态,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银基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工作;持续推进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开展文旅消费活动,完成创建材料归档工作,待省文旅厅验收;9月初省文旅厅公布的14家郑州市区域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名单中,我市独占4家(来集镇苏砦村、尖山乡尖山村、苟堂镇申门村、尖山乡沙古堆村),超化镇李坡村灵龟山田园综合体被评为2022年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62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其中,新密魏长城文旅融合区列入“长城自然生态休闲之旅”,新密市楼院村列入“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
(二)全力助企纾困,扶持文旅产业回暖。积极响应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的“免门票、促销费”活动,组织辖区内4家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实行门票免费政策;指导帮助红石林景区申请灾后重建项目资金322万元、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196万元、重点贷款贴息补助资金500万元,与企业一道克服疫情带来不利影响。帮助涉旅企业申报省级白名单企业5家、市级县级白名单企业2家,指导企业制定相关方案预案。相继参加“2022全球国际服务贸易会”“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四届大运河文化博览会”,积极推介新密美食、美景。
(三)丰富活动载体,拉动旅游消费升级。成功举办电影《龙腾伏羲山》首映暨“清凉一夏·夜游伏羲山”活动启动仪式。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推广工作;我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神仙洞村获批省首批康养示范村;超化镇李坡村、城关镇高沟村获评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入选“第三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时成功申报五星级民宿1家(中州悦隐·伏羲山会盟山居民宿)、四星级民宿3家(响水堂民宿、朴业·溱源洞穴民宿、云顶琼琚悬崖轻奢民宿)。
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接待游客961.8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预计全年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5亿元。
四、强化活动载体,全民健身更显活力
(一)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成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第三方公司对新密市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管护情况进行验收工作;做好42处“7·20”受灾场地器材配备安装工作;做好郑州民生实事5条健身路径更新和4个智能驿站安装工作;完成2022年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申报工作;开展全市体育系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统计调查工作;对体育高危行业进行规范审批办理。
(二)积极开展各类健身活动。组织体育协会等社会力量,依托节假日,相继举办体育志愿服务下乡活动、“三八妇女节”健身舞培训活动、5月全民健身活动月线上健身活动、6月新密市“千村百镇”系列体育活动启动仪式暨新密市健步走交流展示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五、强化文保传承,历史新密更显魅力
(一)开展文保宣传活动。为进一步充分展示新密历史文化保护成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我局相继开展“2022年迎新春文物图片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文明实践周”宣传活动6期;“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的大型精品文物图片展,印发文物保护、科普教育宣传页3000余份。
(二)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已到位2784万元,项目开工7个,已完工2个,完成投资1054万元;投资0.9亿元全力打造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库,保护利用规划、展示带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过评审,待资金拨付后开始施工。密县古瓷研学交流基地项目,目前项目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复,并通过专项债一审;密县古城五大历史建筑文旅综合体项目,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编制;正在实施密县县衙安防工程;完成新增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工作;完成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六、强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更具韧力
(一)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做好211家文化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针对全市600余家文化、旅游、体育、文物等场所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监管工作,开展多频次、高密度检查,并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和消防演练。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234人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场所3359家次,组织开展消防和疫情防控演练100余场。发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相关问题530个,立行立改525个,移交整改5个,停业整顿行业场所25家次,立案14起,结案10起,移交4起,无行政诉讼,无行政复议。为进一步做好文化行业惠企纾困,局相继召开3次协调会,为网吧、KTV行业场所减免网络资费近20万元。
(二)强化出版市场管理。持续开展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出版物市场违法犯罪。相继开展了“净网”、“护苗”、“秋风”、“清源”、“固边”等多项专项行动,共检查书店113家次、印刷厂32家次、图书仓储17家次,查处了“0108”、“0405”、“0607”、“0705”四起盗版图书案件,全年共立案6起,移交4起,结案2起,查获盗版图书30万余册,码洋共计1000万余元。
七、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我们将全面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三标活动为引领,围绕“三区两强一基地”战略目标和“一城、一区、一山、一乡”发展新路径,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文旅强市战略目标,对标国内一流旅游城市,深挖厚重历史文化资源,谋划实施一批文化旅游体育文物重大项目工程,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新密文化旅游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文化建设服务,丰富群众生活
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领导小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制度,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书香新密”全民阅读工作。在做好图书馆、城市书房对外免费开放的同时,巩固图书馆分馆建设成果。做好“经典诵读”品牌活动同时,计划开展“书香社区”“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等评比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三是打造我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利用现有文化馆场地,实施文化艺术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四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打造“公益课堂”“群众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讲座”“文化合作社”等品牌,创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五是加快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主题活动,真正让非遗项目活起来、传下去。六是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筹备首届溱洧文化节、春节文化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打造富有独特新密历史底蕴的文化活动品牌。
(二)抓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新跨越
一是进一步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古城有机更新、银基、伏羲山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做好大伏羲山旅游区建设工作;三是指导乡村旅游民宿科学发展,进一步整合伏羲山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民宿集群—北方莫干山;积极对接郑州市局配合做好郑州市A级旅游村庄申报与评定工作,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省级、郑州市级美丽乡村、旅游特色(镇)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等申报评定工作,做好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四是大力指导推进各涉旅企业智慧景区申报提升工作,通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综合服务;五是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省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省级文化旅游休闲街区,适时启动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六是打造新密市旅游城市形象,引导景区、美食、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等特色品牌加大塑造及宣传力度。
(三)抓全民健身工作,打造活力新密
一是积极推进全民崇尚健身、参与健身,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6%;二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市社会指导员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2023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35人,开展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动员社会力量,依托各协会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健身活动,进一步营造全面健身氛围;四是加快市体育馆、游泳馆的建设,满足全市市民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为打造活力新密提供有利保障;五是高标准筹备新密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六是积极谋划推进11个五人制足球场、9个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相关工作,并按照要求于2025年完成。
(四)抓文物保护修复,促文明传承利用
一是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利用“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活动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二是继续推进文物灾后修复重建工作,工作内容包括打虎亭汉墓墓冢保护修缮项目、古城寨城址保护修缮项目、窑沟瓷窑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李家沟遗址灾后重建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文物保护项目。稳步推进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本体保护工程和皮定均工作旧址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四是主动融入密县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用好政府专项债,做好密县古瓷研学交流基地和密县古城五大历史建筑文旅综合体专项债申报项目;五是稳步推进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依托古遗址、古建筑、馆藏文物等,深挖新密历史文化资源,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点,通过场景转换、舞台艺术、沉浸式展出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打造属于新密自己的历史文化品牌。
2023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