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新密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郑州市和我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承担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和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牢牢把握大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支撑、促改革、惠民生,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主要指标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呈现新常态下平稳增长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651.7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453.7亿元,增长18.2%;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65.3亿元,增长12.5%
二、工作亮点及主要措施
(一)以规划编制为先导,着眼大局谋长远。一是高起点规划。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动员部署、广泛调研、形成文稿、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阶段,注重借力引智、吸收民智、上下衔接和项目储备,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完成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很好地发挥了“规划部”作用。二是高标准谋划。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密实际,牵头拟定了《新密市保增长调结构强投资促转型实施方案》,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二)以对上对接为重点,助推发展添动力。一是争取资金支持。全年累计争取和利用上三级资金1.8亿元,对农业、交通、教育等方面的31个项目提供积极支持。申报争取国家城投债,在第一批债券10亿元获批发行的基础上,第二批债券8.8亿元也已获批发行。二是争取政策支持。在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尖山伏羲古镇社区列入河南省新农村规划建设引导点;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县(市),为全省仅有的3家试点之一。今年有望得到上级专项资金1.46亿元,今后三年累计可得到上级资金10亿元左右。同时,协调做好重大项目立项工作。引水入密、郑少高速新密北站均已得到省、郑州市批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同意机登洛城际铁路新密段线位和站位建设方案。
(三)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支撑发展积后劲。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全市47个省、郑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9亿元,占年计划的120%,28个新上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被评为郑州市项目建设先进单位;二是协调推进园区建设。2015年,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3亿元,增长6.4%,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53.1亿元,增长15.4%。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有望晋级河南省二星产业集聚区。三是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重点推进轩辕圣境黄帝故里、科来华建材城、藏金源仓储等项目建设,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65.3亿元,增长12.5%,占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
(四)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创新发展增活力。加强与全市各单位的沟通对接,从承接落实中央和省委已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提升我市已实施的改革事项、影响全市发展大局和民生改善的关键问题等3个大方面着手,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并形成专项工作台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重点做好全市公车改革工作,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完成了公车改革摸底调查工作,并按郑州市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了公车封存工作。
一年来,我市发展改革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获得了郑州市发改系统先进单位、郑州市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新密市综合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2016年工作谋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初步确定重点项目254个,总投资1220.7亿元,计划全年开工项目220个以上,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二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着力对全市经济运行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我市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三是继续做好向上争资工作,力争争取上级资金2亿元以上;四是以特色商业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力争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五是协调推进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60亿元以上;六是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精神,扎实推进公车改革,重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区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