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将至,“三夏”大忙即将全面展开。为切实种好管好秋粮作物,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确保全市秋粮面积稳定
今年,郑州市下达我市粮食种植面积80.58万亩,新密市农委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已将全年粮食面积任务分解下达到乡镇(办),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当前,我市小麦长势与常年基本相当,在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丰收有望。秋粮占我市粮食产量的一半,抓好秋粮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乡镇(办)要及早谋划安排,确保今年全市秋粮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面积34万亩以上,大豆面积1.3万亩以上,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500亩,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二、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选用良种
玉米选择高产稳产、熟期适宜、耐密抗倒、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裕丰303、中科玉505、隆祺608、丰乐21、全玉1233等品种;大豆选择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郑1307、齐黄 34、周豆系列、中黄系列、豫豆系列等;淀粉型甘薯可选择商薯19,鲜食型甘薯可选择烟薯25、龙薯9号、普薯32等;谷子可选择豫谷18、冀谷39、张杂谷10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大豆选择耐荫、抗倒、底荚高度适中的中早熟高产宜机收品种,玉米选择株型紧凑、中矮杆、耐密抗倒、生育期适中的高产宜机收品种。
(二)适期精播
1.播期。玉米、大豆在麦收后及时免耕贴茬机械播种,玉米争取6月15日前后完成播种,最迟不宜超过6月20日,大豆争取6月20日前后完成播种,最迟不宜超过6月25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尽量选择南北行向的地块,麦收后灭茬播种,最迟不宜超过6月25日。
2.机械精播。玉米、大豆大力推广应用免耕贴茬机械精播和种肥异位同播技术,红薯试验示范机械栽插,谷子、高粱等杂粮示范推广免耕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地块,可实行同机一体化播种,也可实行异机同期播种或异机分期播种。
3.合理密植。玉米一般大田种植密度4000-5000株/亩,高产示范田种植密度可提高到5000-6000株/亩;大豆播种密度12000-15000株/亩;春薯栽插密度3000-3500株/亩,夏薯栽插密度3500-4000株/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玉米密度要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要达到净作的70%以上。
(三)田间管理
1.及时除草。为防止残留麦秸和根茬影响土壤封闭除草效果,玉米提倡使用苗后茎叶处理的方式进行化除;大豆可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化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进行灭茬处理后,优先选择苗前封闭除草方式,苗前除草效果不好的可进行苗后茎叶处理,苗后化除作业时,玉米带和大豆带之间要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也可在此基础上更换防漂移喷头,提升隔离效果。施药时应避免高温干旱天气,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以防造成药害。对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要普遍进行中耕,及时松土灭茬,除草保墒。
2.旱浇涝排。结合土壤墒情,玉米注意浇好“蒙头水”、“拔节水”、“抽穗(雄)水”、“灌浆水”;大豆开花结荚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供应,遇干旱应及时灌溉。如遇强降水或持续降水,要及时疏通沟渠,迅速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范渍涝。
3.科学化控。前期施用氮肥过多或降水偏多地块易造成徒长,增加倒伏风险。玉米可在7-10片展叶时喷施矮壮素、玉黄金等控制株高,提高抗倒能力;大豆可在初花期、红薯可在茎叶盛长期选用烯效唑等药剂喷施控制旺长。控制旺长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
4.配方施肥。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以氮肥为主,注意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玉米可将40%的氮肥和全部磷肥在播种时随播种机施入,大喇叭口期再将60%氮肥施入;大豆追施初花肥,红薯追施团棵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建议使用种肥同播的方式施用肥料,大豆亩施低氮配方肥或专用肥10kg左右,玉米亩施配方肥或专用肥50kg左右,也可选用氮素缓释的配方肥或专用缓控释肥,保证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相当。提倡化肥机械深施、分次施肥、分层施肥、后期叶面喷肥。
5.综合防治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选择抗病虫品种基础上,采用包衣种子,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提早做好防治准备。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剂型,以及先进的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玉米重点防治叶斑病、锈病和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大豆重点防治霜霉病、细菌性斑疹病和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害虫等病虫害。针对大豆症青,除进行种子包衣外,还要在出苗后15天左右、开花初期、结荚初期、鼓粒期做好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四)适时收获
玉米在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大豆在叶片脱落、茎杆变黄、豆荚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颜色、手摇植株籽粒发响时收获;红薯应在霜降前收获完毕。
三、做好防灾减灾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汛期(5-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其中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较多,有较重汛情。各乡镇(办)要充分汲取去年抗涝渍灾害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分析研判雨情、水情、灾情发展动态,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及早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加强救灾技术指导,落实落细灾后恢复技术措施,切实做好抗灾夺丰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