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07781/2019-00018
  • 新密市袁庄乡人民政府
  • 综合
  • 2019-06-15
  • 2019-06-20
袁庄乡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关规定,结合袁庄乡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群测群防建设为抓手,强化责任,加强监督,创新机制,加快构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不断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我乡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专群结合、群测群防,谁引发、谁治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我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高标准建设,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全面有效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突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

2019年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村有石贯峪村、姚山村、张华岭村、方沟村、郑冲村、袁庄村、拐沟村、山顶村、乱石坡村等村。

除此之外,我乡居民点,学校周围的崩塌、滑坡;公路、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不稳定斜坡以及河流、水库沿岸存在的坍塌;建设工程形成的崩塌、滑坡隐患等。当地村组、国土所、应急管理局安监中队等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依据我市气候特点,全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7月、8月、9月。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村组要认真制定本辖区2019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1〕20号文件精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28号)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乡政府与各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各村村主任为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务必于 6月15日前签字盖章后送至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69875038。同时,各村与村民自治组织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完善逐级分包机制,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落实到位。

乡政府负责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管理;国土、中心校、公安、村镇、水务、、民政、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农业、卫生、文化、电业等部门作为协作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统一协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可能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山体、矿场、坑塘、水库、堤围、水利工程、公路、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主管部门负责汛前调查,汛期监测、巡查、预报;对于威胁居民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所在村负责汛前调查及治理,汛期监测、巡查、预报。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起本辖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汛期前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划定危险区,设立警告牌,明确责任人。矿山企业和公路、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做好采矿和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

(三)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各村和各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部门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居民点及中小学校周边、公路沿线、开采强度大的矿山、重大工程建设地点等要作为重点排查的对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城镇规划、工程建设和实施村庄改造、新村选址、移民迁建等项目建设,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规定,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建设项目,应配套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从源头上杜绝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

(四)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各村要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安排专人进行连续监测,定期把监测资料报告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每个组、每一户村民手中。根据建设地质灾害高标准防治“十有县”的要求,各村要积极购置、安装和使用地质灾害简易监测器材,提高监测效率。

(五)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多发期,各村对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务必高度重视,要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努力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1.地质灾害预警预报。6月—9月,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对上级发布的预警预报信息要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通知有关负责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防治责任人采取措施,及时做好监测和防范工作。

2.地质灾害信息报告。各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郑政办文〔2015〕45号)和突发地质灾害速报有关要求,做好突发地质灾害信息报告工作。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的,要立即向乡政府和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水利、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报告。

3.汛期值班。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工作,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地质灾害信息畅通。

4.地质灾害巡查。各村、各有关单位、企业要密切关注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巡查,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者险情,要迅速报告并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各村要认真组织做好相关区域的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六)强化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

各村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积极建设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在汛前或汛期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避险演练,从人员、物资装备、资金、通讯等方面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对稳定性差、险情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包括监测预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一旦突发地质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工作,避免或者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各村要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对已损坏的警示标志要及时更新,对居住在危险区内的人员要采取搬迁避让措施。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要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七)做好地质灾害治理或避让工作

各村应当组织村民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对自然因素造成的险情重、危害公共安全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治理或者搬迁避让。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个人承担,同时也要制定鼓励政策,探索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路子。

(八)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各村和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使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做到“四应知”(即:应知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灾情报告程序和办法,应知灾害点的监测时间和次数)和“四应会”(即:应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易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治和应急处置),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