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中共新密市委 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新密发〔2018〕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目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把农业农村摆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走进新时代的“三农”面临的新使命就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决战决胜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回应全镇人民共同愿望和心声的重要举措。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实业惠民”为总思路,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美丽环境、发展集体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目标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围绕战略规划、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绿化、基础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美化亮化、农民增收等九项工程,以强村富民为核心,实现全镇全面全域振兴。到2022年初步建立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推进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以正商新密古城开发,辐射城郊带动农村的发展框架;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成为全市美好乡村创建样板、洧水河畔和双洎河畔的“大花园”中的“精品园”。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行动。发挥新密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增益效应,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产业振兴。
1.实施以文化城战略。抢抓正商新密古城保护改造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休闲、医养、服务等行业,增强集聚功能,推进全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古城优越的区位条件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挖掘古城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河南传统文化等内涵,发挥旅游业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等项目,引导老城丸子、炒面、酥肉、小笼包子等特色名吃做大做强;开发乡村摄影、书法绘画等休闲产业,把新密古城建设成一个立足河南、放眼全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特色浓郁、旅游设施齐备、服务水准上乘,有品位、有影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力争2020年上半年启动古城开发一期安置户征迁安置工作。
2020年,投资4800万元,在甘寨村建设全长5.5公里、宽6米、总面积4800平方米的生态旅游道路建设项目,年底前完成路基建设;投资30亿元,在甘寨村建设红色康养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包括生态养老住宅区、医疗服务区、温泉养生区、休闲文化区、药食种植区、文化展示区、护理职业学校、幼教区等8个功能区,打造集医、养、护、产、学、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颐养中心,同时兼具酒店服务、会议接待、民俗餐饮、商场超市等功能的公共生活园区。
2.壮大东部耐材产业园区。发挥高沟村和甘寨村的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选准载体,挖掘内生动力,狠抓招商引资,重点打造以高沟村、甘寨村为核心的耐火材料基地,并服务、支持好基地建设,重塑城关耐材在全省乃至全国耐材行业的影响力,继续推进企业深度治理,增强企业竞争力。全力支持好投资1.8亿的郑州利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纳米隔热结构件和10万平方米纳米绝热板项目。塑造地方名片,创造新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资源,吸引高端消费群体,拓宽以文化城的广度和深度,拉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推进美丽乡村生态经济建设。以创建森林乡村、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以甘寨村、高沟村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推进楚沟村、东瓦店村、湾子河村达标村创建。通过科学规划建设,挖掘其休闲、游览、体验价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提升生态经济新亮点。甘寨村重点按照“一河三园八大景”的规划方案,科学统筹荒沟、荒坡和废弃多年的厂房,连片种植有机草莓、苹果、栗子和核桃等多品种经济林,发展休闲、旅游和康养产业,打造特色亮点,引领全域发展。开展以青河路沿线的湾子河村、东瓦店村、西瓦店村为重点的5.3公里美丽公路建设,以双洎河沿线生态植绿为重点的2公里东瓦店村美丽河道建设,深入推进以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2500户美丽庭院建设。到2022年,美丽乡村生态经济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4.打造沿河田园综合体。连片开发,建设双洎河沿河两岸田园综合体项目。发挥双洎河和小青河沿线农业生态优势,实施“产业旅游线路+休闲旅游线路+特色民宿”新型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辐射带动周边以湾子河、东瓦店、西瓦店、翟沟村为主的3000亩田园综合体。延伸以古县衙为中心的三环(南三环、长乐路和郑登快速通道)放射的生态休闲观光区;培育“接二连三、三产互动”新业态。进一步讲好“古城故事”,打造“旅游+生态农业”新亮点。
5.构建西部商贸物流基地。发挥商登高速新密古城县衙站、郑少高速西下站口、郑登快速通道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推进以西瓦店村为重点的西部商贸流通基地建设。构建现代物流发展平台,形成有效衔接,相互协调,快速、便捷的综合运输网络。以专业化的物流信息网为支撑,培植电子商务、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物流产业。
(二)实施提升农村综合改革行动。按照“绿色发展、一次规划、系统整治、通盘打造”的要求,由户带村、由点及面,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6.系统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开展“污水零值排区”创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2020年全部实行统一清运、无害化处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新建、改建农村公厕30个,创建一类公厕4个以上,建立健全公厕长期管理维护制度,重点治理散煤和小散乱生产经营单位。坚持综合施策,抓点、连线、布面,围绕镇区、城乡结合部和路边、河边、沟边的绿化美化,2022年努力打造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乡道等美丽乡村风景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7.景区化建设美丽村庄。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试点和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一有利时机,实行多规合一,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围绕环境美、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和道路硬化、乡村绿化、美化、亮化的“四美四化”标准,探索建立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共管的“三位一体”保洁体系,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道路。实施好景区化村庄工程,统筹解决农村空壳房、荒芜宅基地浪费问题,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土地,把农村荒芜宅基地建成游园、花园、树园、菜园,通过美化环境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让他们在看得见的美丽中,记住乡愁。2022年,完成高标准、高颜值、高普惠、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5个,示范庭院3500户以上,争创河南省卫生村3个,健康教育村3个。
(三)实施品牌强农行动计划。立足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特色农业建设,打造农村农业经济带,落实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8.实施双洎河沿河两岸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打造“百亩果树”、“百亩苗圃”。扶持培育以生态果树、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融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科普实践、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于一体的新模式新业态,逐步形成“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聚集人气、汇聚商气、拉动增长的新兴特色经济。
9.高标准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通过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科学化管理经营理念,致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鼓励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投资600万元,在甘寨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及农产品展示厅建设项目(集传统手工凉粉加工2家、粉条加工1家、香菇种植业20000袋、150亩玫瑰园);分步推进总投资1000万元的高沟村农业采摘观光项目,种植大棚草莓、葡萄、石榴、冬枣、冬桃等共500亩;投资500万元在高沟村建设百宝园现代化有机蔬菜农业园区,以经营无公害大棚蔬菜和鱼塘养殖为主;投资260万元在翟沟村建设丰运来有机大蒜深加工项目等,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倡导举办每年一度的“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逐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0.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性保护,确保布局稳定。强化水利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作用,深化河长制,创建美丽河流。2020年完成周垌沟冲沟治理东瓦店段生态修复,加强水源地安全保护;依托镇级安全饮水检测站点,对全镇5个供水点安装消毒设施,定期进行水质检测;2020年底完成高沟村、东瓦店、湾子河和西瓦店村万亩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持续推进高沟村1000余户饮水安全工程升级改造项目,2021年基本建成。加强农村土壤污染整治,全面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弃农膜回收率,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区关闭搬迁改造,镇规划区内禁止发展养殖业。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实施林业“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建设工程,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11.落实科技兴农人才库建设。认真贯彻市“科技兴农”农技人才培养工程,坚持走绿色生态、适度规模发展之路,大力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22年,围绕特色产业和示范片区,建设2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培育30名以上农业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适当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使农技推广人才成为产业兴旺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农民培训办到各党小组活动室和田间地头,开设“农技讲堂”、“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
(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引领行动。以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培育打造乡风文明村、乡风文明示范带,争创各级文明示范村5个以上。
12.精准提升文化资源建设。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工程。“中原戏曲第一村”高沟村、“全国第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法规”诞生地西瓦店村、“红色基因传承村”甘寨村、“河南省特色文化村”楚沟村要持续提升档次;2020年,推进高沟村戏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沟村文化特色和品牌,展现农村新事物、新风尚,促进戏曲书法艺术的普及及发展;打造东瓦店村“中原古代密瓷综合文化中心”及农业科普园,有力推动东瓦店村密瓷文化传承和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带动东瓦店村产业振兴,2022年基本完成。
13.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力争到2022年,全镇各级文明村比例达到100%。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支持农村业余演出队开展文化服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健全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传播先进知识和文明理念,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
(五)实施村居治理提标升级行动。构建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坚持深化“三级抓村”工作机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创新举措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推进共治、共建、共享。
1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三有三带”村党组织书记达到70%以上,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充分发挥镇党校各村分校的作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常态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扎实开展 “逐村观摩,整域推进”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行“4+5”组织生活模式,切实抓严“7+N”主题党日,持续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2022年底,打造3个市级党建示范村,10个村全部建立高标准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农村党支部优化整顿工作;依托全镇115个党小组活动室阵地,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学习教育、说事议事、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引领团结群众,实现社会和谐的巨大作用。
15.打造村居治理先行村。依法全面完成平安创建工作。打造3个市级平安创建先行村,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要求,2020年底全面完成规范村级综治工作站,治安防控室、民事调解室规范提升;使各类矛盾化解常态化、调解多元化、稳控责任化。利用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季度开展律师讲法宣传活动一次,逐步完善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联动体系。10个村分批次建立和公安机关联网的治安监控平台,有效遏制重特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全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开展不定期排查,对疑似人员和“黄、赌、毒”人员和场所不定期进行排查。使全镇10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平安创建“三无”村标准,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实施基础设施提档行动计划。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等主动作为,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16.突出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底,完成楚沟村改水改厕565户、湾子河村改水改厕1060户、翟沟村改水改厕491户,全面建设污水处理系统;2021年完成丰德园社区安置房5栋、406套、5万㎡,香山德居社区安置房4栋、120套、1.6万㎡,金河湾3期安置房4栋、112套、1.34万㎡;2022年完成南街社区安置房8栋、520套、9.2万㎡。2020年,实施建设7个村共15200米的道路修建工作,全镇农村公路路网畅通率达到90%以上,实现危桥清零。实施亮灯工程,东瓦店村安装100盏路灯、高沟村安装150盏路灯、西瓦店村安装150盏路灯,2020年底基本完成;甘寨村计划投资600万元,实施全域亮灯工程建设项目,2020年投资300万元,完成王超路、中心大道道路两边太阳能路灯280盏。2022年,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加快推进村级主干道绿化建设,生态廊道和“绿色村庄”、“森林村庄”建设等一批造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所有社区的供气供暖建设,突出饮水安全,实现安全饮水全面入户。
(七)实施民生服务提标行动计划。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落实教育、医疗、低保、就业、优抚等服务保障机制。
17.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城乡低保、帮残济困等各项民生政策落实。2020年,至少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彻底解决城关镇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通过各种学历教育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持续开展传染病、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倡导优生优育,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造血式”扶贫新模式,继续设立“爱心基金”,对老、弱、病、呆、残等重点帮扶,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参与产业、就业扶贫,到2020年底,全镇全面实现稳定脱贫。
18.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畅通服务渠道。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快办事。用活农村改革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古城保护改造等招商引资项目方面带动农民就业,方便群众,让农民得实惠。
(八)实施集体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依托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办法,落实集体所有权,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19.落实集体经济发展工程。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思路,加快推进高沟村申报郑州市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进度,2020年底完成;积极推动东瓦店村2021年申报仓储项目;在甘寨村、高沟村各新建100亩的金牧粮草种植项目,力争到2022年全部实现农民转型、农民增收、农民分红。扎实做好10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鼓励各村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开展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活动,促进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组织保障措施
20.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侧重农村发展,倾斜人、事、财投放力度。成立城关镇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部门、各相关单位和各村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员参与,挂图作战,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实效。
21.加大投入保障。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的财政支出和经费支出,制定导向明确的财政支出机制。支持产业发展、产业村创建、农民技术员的培训,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制定力度大、导向性强的产业扶持政策。镇履行国土、规划管理等职责的部门,要主动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充分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
22.注重典型带动。认真总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好做法、好模式、好经验,及时发现、选树、宣传和奖励一批示范带头村和带头人。利用微信群等新型媒体,开辟乡村振兴宣传新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23.强化部门协同。各村、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继续弘扬敬业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静下心来谋发展、沉下身去干实事。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各责任领导和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2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