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郑州市各县(市)区避险场所规划设计指导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提高新密市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规避地质灾害点的隐患风险,补齐避险设施薄弱短板,保障民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局委托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新密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场所专项规划(2021-2035年)》,现已按照专家评审会意见修改完善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现将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
公示期:自2022年5月10日起至2022年6月8日止。公示期内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将意见和建议发送电子版至新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邮箱xmgtkjghk@163.com。
本次规划范围为新密市市域,新密市全部52处地质隐患点,其中实地调研走访后涉及人员安置为37处,其中有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规划避险场所,有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选择社区安置,不再规划避险场所。
规划期限:2021-2035年。
近期规划:2021-2024年(完成避险场所建设);
远期规划:2025-2035年。
三、避险方式
结合新密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散、单点人数较少的特征,不适宜修建大型避险场所。规划建议优先考虑结合村委、卫生院等公共建筑联合建设,保证在临灾时启用或灾后立即投入使用;因其他原因造成人员社区有房而未搬迁的,引导人员进入社区,避险搬迁,实现隐患点清零。
综合现状分析,本次规划新建3处避险场所,按照平灾结合的总原则,保证有效避难面积;依托公建联合建设避险场所13处,涉及17处地质隐患点,保证有效避难面积,补齐设施配套;剩余17处隐患点,结合村庄发展实际,进行社区安置,实现隐患点影响人数清零,不再进行避险场所建设。
3处选址新建避险场所,涉及隐患点分别是牛店镇李湾村、寨脖村、闫沟村。
五、依托公建联合配建避险场所
13处依托公建联合建设避险场所,涉及17处地质隐患点,分别为:袁庄乡石贯峪村北(村委会)、超化镇栗林村(村委会)、岳村镇苇园村(村大礼堂)、来集镇来集村12组(卫生所二楼)、来集镇宋楼村石沟2组(原工人宿舍)、大隗镇大路沟村(原矿院)、来集镇岳岗村北头(社区库房)、伏羲山管委会五虎沟村沙岗组(伏羲古镇2楼)、平陌镇龙泉村三组(村委会)、平陌镇白龙庙(村委会)、西大街下庄村柳沟组及南吴东组(神河煤矿办公院)、新华路赵坡村11组、5组、7组(村委会)、青屏街道周楼村6组、10组(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
六、分期建设规划
(一)2022年底前重点推进已具备建设基础的5处避险场所建设
涉及7个地质隐患点:分别为岳村镇苇园村(村大礼堂)、来集镇来集村12组(卫生所二楼)、来集镇岳岗村北头(社区库房)、伏羲山管委会五虎沟村沙岗组(伏羲古镇2楼)、新华路赵坡村11组、新华路赵坡村5组、新华路赵坡村7组共同使用赵坡村村委会联合建设。
(二)2023年底前重点推进7处避险场所建设
涉及8个地质隐患点:分别为袁庄乡石贯峪北(村委会)、超化镇栗林村(村委会)、平陌镇龙泉村三组(村委会)、平陌镇白龙庙(村委会)、大隗镇大路沟村(原矿院)、来集镇宋楼村石沟2组(原工人宿舍)、西大街下庄村柳沟组及南吴东组(神河煤矿办公院)。
(三)2024年底前重点推进4处避险场所建设
涉及5个地质隐患点:其中牛店镇李湾村、牛店镇闫沟村、牛店镇寨脖村为各自新建避险场所;青屏街道周楼村6组、青屏街道周楼村10组结合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联合建设。
避险场所应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各处避险场所的配套设施。
1.生活保障设施
标识系统、应急住宿区、应急通道、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应急排污、垃圾储运。
2.一般配套设施
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指挥管理设施。
3.综合配套设施
应急洗浴设施、应急停车场等。
(五)实施保障
建立健全避险场所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
后续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参照相关规范及本规划执行,采取相应的避险方式和避险场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