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07386/2024-00054
  • 新密市农业农村局
  • 基层农技推广
  • 2024-07-30
  • 2024-07-30
关于呈报《2024年新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关于呈报《2024年新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为了做好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根据《郑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郑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郑农〔2024〕84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订本方案,予以呈报。

                 

                     

                            2024年7月30日

2024年新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单位全称: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通讯地址:新密市开阳路408号

邮政编码:452370

负 责 人:李晓超

信 息 员:张光辉

联系电话:0371-69822893

电子信箱:xmnj2008@163.com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制

二〇二四年

 

项目县基本情况表

项目县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全县总人口数(万人)

   

82.78

   

其中农业人口数(万人)

   

28.4

   

乡镇数(个)

   

18(含4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村数(个)

   

304

   

农户数               (万户)

   

16.78

   

耕地面积   (万亩)

   

52.6

   

202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亩)

   

91.47

   

其中粮食作物面积

(万亩)

   

78.98

   

2023年粮食总产量、畜牧业总产值、水产品产量

   

21.49万吨、13438.78万元、0.125万吨

   

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8853.93

   

2023年农业总产值             (万元)

   

38953

   

2023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值的比重(%)

   

58.2%、

34.5.%、

0.6%、

 

   

主导产业及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情况

   

1、种植业:主导产业:小麦、玉米两大主导产业。

主导品种:小麦主导品种为:豫麦49-198、西农100、囤麦127;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裕丰303、中科玉505、秋乐368。

主推技术: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治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金银花主干型栽培技术等6项主推技术。

2、畜牧业:主导产业:蛋鸡

主导品种:海兰褐鸡、罗曼褐鸡、北京粉蛋鸡。

主推技术:蛋鸡预产期饲养管理技术、畜禽养殖源头减排关键技术、规模蛋鸡场机械化养殖技术操作规范等。

3、农机:主导产业:农业机械化

主推技术: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情况

   

1、种植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位于袁庄乡乱石坡村,依托郑州市泽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种植玉米、小麦200亩,示范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等。通过开展宣传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把展示场所建设成为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

2、畜牧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新密市蛋鸡养殖科技示范场所,位于新密市平陌镇牛岭村,依托新密市葛山养殖场,具备开展观摩展示培训活动的条件。以观摩培训方式示范蛋鸡预产期饲养管理技术、畜禽养殖源头减排关键技术、规模蛋鸡场机械化养殖技术操作规范等。

 

   

农技人员            情况

   

种植业、畜牧业及农机基层农技人员数61人,分包全市304个行政村。

   

农业科技           示范情况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0个,其中种植业33个、畜牧业20个、农机7个,分布在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

   

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1、2023年种植业基本情况:新密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湿润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气温14.3℃,年均降水量658.4mm左右,年均日照2134.2小时,无霜期222天。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开展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2023年畜牧业基本情况:2023年底,我市生猪、肉牛、羊、禽的存栏分别达到7.9万头、0.67万头、3万只、163.5万羽,出栏分别达到5.3万头、0.35万头、6.16万只、60.7万羽。畜牧业产值达1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5%。

3、2023年农机基本情况:以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为保障,紧盯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责履行,2023年推广农机具675台,其中: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18台;新增玉米收获机29台;新增各种拖拉机194台;新增小麦、玉米播种机93台;新增秸秆还田机126台;新增旋耕机193台;新增压捆机21台;绞盘式喷灌机1台。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种植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全市总人口82.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万,耕地面积52.6万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1.4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98万亩,粮食产量21.49万吨。

2、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蛋鸡是我市畜牧业的主导产业。目前,存栏2000羽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191家,全市蛋鸡存栏1万羽头以上的规模化蛋鸡13家, 2023年底,蛋鸡存栏达163.5万羽,年出栏60.7万羽。

3、农机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机耕43.86万亩、机播76.84万亩、小麦玉米免耕播种45.26万亩、完成小麦机收面积38万亩,机收率达到99.79%;完成玉米机收30.06万亩,机收率达89.68%以上;应耕机耕率达100%,比目标任务99%高出1个百分点;应播机播率达83.96%,比目标任务90%高出9.8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2%。

(三)基层推扩体系与建设情况

新密市优化县域农技推广资源配置,以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完善服务手段,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康发展,成立了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完善。

1、建成城关、来集、大隗、平陌、曲梁、超化共6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每个中心站辐射2-3个乡镇、办事处,中心站人员由新密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充实。每个中心站都配备办公设施、仪器设备,配备交通工具,水电齐全,生活设施齐全可吃饭住宿,培训设施齐全可开展培训工作。

2、中心站全部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标识,制作服务网络图,制定农技人员聘用推广责任、考评考核、多元推广、知识更新培训等制度上墙。形成了科技人员直接到场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应用新机制。深入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充分履行公益性职能,拓展服务领域,激发服务活力。 

3、通过技术人员的进村入户指导,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农民增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4、示范主体通过中心站的指导服务,掌握并应用了先进技术,并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形成了以主体带农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应用。

5、科技示范展示场所让种植户、养殖户看到了增收的现实典型,有效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推广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二、项目实施年度目标

(一)建设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

(二)推广12项农业主推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三)对全市89名以上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四)培育6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五)辐射带动农户720户。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职能力。锚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定位,围绕稳粮保供、大豆油料扩种、“菜篮子”产品供应、应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脱贫村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优化县域农技推广资源配置,支持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推广机构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指导管理和统筹安排,探索农技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区域)农技站规范化管理,优化条件能力,拓展服务领域,激发服务活力。

(二)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行动。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遴选推介一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要聚力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组成的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健全“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展示场所+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机制。6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对接服务6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1名农技指导员负责指导全市304个行政村,确保农业技术服务覆盖面,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三)切实增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条件能力。聚焦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结合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推广任务,建设2个长期稳定、作用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场所建设要明确年度任务,健全管理档案,明确年度技术示范和服务任务,健全管理评价制度,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场所设施条件和信息化水平,强化本区域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覆盖试验示范,增强展示辐射能力。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展示应用。

(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打造精干县域农技推广团队。郑州市重点抓好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农技指导员培训,统一组织连续不少于5天的业务培训。新密市农业农村局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要求,采取课堂教学、异地研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产业、分层次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组织参加省厅组织的各类线上业务培训课程,提高农技人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五)激发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活力。支持引导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专业服务组织、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拓宽农业科技服务功能。依托基层农技服务站点,推动县级农技推广服务力量下沉,针对重点乡镇,分产业创设区域性服务机制。强化与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协作,探索区域性农业科研机构与地方农技推广部门合作有效模式,打造基层农技推广新团队,创设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新机制。

(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使用,加大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运用,引导农技员、科研人员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农技服务。鼓励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获取服务信息。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工作动态、文件材料、能力提升、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场所等内容的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做好项目推进实施与绩效管理。加强部门协同、数据共享,提高平台认知度和使用率。

四、项目资金安排和支持内容

(一)实施范围。项目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创新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

(二)支持内容,项目资金总额86万元。

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4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所产生的劳务费、交通费等。服务补助按照各地有关差旅补助标准执行。

2.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服务补助48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和示范主体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所需的物资投入以及培训观摩活动所需费用。

3.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25.8万元。主要用于各层级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

4.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4万元。主要用于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等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

5.其他补助4.2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绩效考评等相关费用。

五、项目进度安排

(一)2024年7月,成立新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各项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选聘技术指导员,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确定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明确技术指导员工作职责,技术指导员正常开展入户指导工作。

(二)2024年7月,制定完善农技人员聘用、推广责任、考评考核、多元化推广、知识更新培训等5项制度,制定分级分类培训计划,制定基地运行管理办法,技术指导员绩效考评办法。

(三)2024年7月,与省辖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或教学单位对接,聘请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四)2024年7月,安装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网络书屋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QQ群和微信群开展工作。

(五)2024年7月,技术指导员、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场所、科技示范主体以及科研或教学单位之间完善服务协议。

(六)2024年8月-2025年7月,技术指导员深入分包示范主体、行政村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七)2024年8月-2025年7月,组织示范展示场所年度内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开展4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

(八)2024年8月-2025年7月,按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培训技术人员。

(九)2025年7月,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展示场所等进行年度绩效考核。

(十)2025年7月-8月,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工作总结。

六、项目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密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局局长侯理军任组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白爱梅任常务副组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超、刘兰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李晓超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实施方案,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动相关政策衔接配套,定期开展项目调度,准确掌握执行进度,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参与单位

序号主要参与单位主 要 职 责1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项目组织实施2新密市财政局负责资金安全监管

(三)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序号姓名职务工作单位任务分工1李晓超副主任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方案制定实施2刘  兰副主任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监督项目实施3李庆杰科长新密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方案

(四)加强绩效管理。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安排等信息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任务清单完成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纳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五)加强总结宣传。要充分总结项目组织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推介、会议交流、媒体报道等方式推介宣传。发掘宣传一批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主办单位: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密市青屏大街86号 邮编:45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