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和盛嘉园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经镇政府同意,现将《2024年米村镇消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4年5月16日
2024年米村镇消防工作要点
2024年,全镇消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消防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防大火、控小火、降总量”目标,扎实推进消防安全重点领域“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大培训”,部署开展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加强基层消防安全基础,进一步压紧压实消防安全责任,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加快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全力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坚持政治引领,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一)落实领导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干部会议第一议题,及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并逐项督促推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将消防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主要负责同志定期研究消防安全突出问题,主动协调消防安全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定期听取消防工作汇报或召开消防安全形势分析会,并开展督导检查;其他负责同志抓好分管行业领域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分管行业领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长效机制。全面宣贯实施《郑州市消防条例》,加大消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各村、社区、党建工作办公室、司法所等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二)落实部门监管(管理)责任。落实《河南省落实落细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若干规定》,各类学校、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KTV、饭店、民宿,商超、市场、餐饮、住宿业(不含民宿、旅游星级饭店)、加油站,养老机构、救助机构,经营性自建房、充电设备、高层建筑,仓储物流,劳动密集型企业,危化企业、煤矿企业,体育场馆,大型活动,“三合一”“多合一”等行业领域场所的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分管领域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牵头部门要组织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职责。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明确并落实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监管职责。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加强消防产品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应急管理办、市场监管所、村镇规划办、执法中队、派出所等部门协同配合,落实全镇整治违规施工和违规电气焊作业工作部署,建立全链条消防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各成员单位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由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配齐建强工作力量,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明确负责消防工作的业务,明晰内设机构的消防工作职责,健全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强化消防科技支撑和综合保障,持续深化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各村、社区、公共服务办公室、派出所、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公室、村镇规则建设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场监管所等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三)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各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推行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管理制度。2024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带队至少开展1次消防检查,并向辖区主管部门报告情况。重点场所要结合场所规模特点、火灾风险、灭火力量和消防设施等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各单位开展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员、电工、物业人员、设备维修工等重点岗位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提升隐患排查、应急疏散和初起火灾处置能力。(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四)健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五包一”责任制。压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行业管理、属地管理、监督管理和单位主体责任,针对一、二、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建立健全“五包一”责任制,明确1名行业监管部门干部、1名乡镇干部、1名社区(村)工作人员、1名消防人员(或派出所人员)、1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实行网格化包保、实名制管理,将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纳入在线监管。(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二、坚持质效导向,不断提升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五)加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设。规范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常态化、实体化运行机制,及时调整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组成,修订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消防工作职责。发挥综合监管职能,每季度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协调全镇消防安全检查及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火灾形势定期研判、重要节点风险提示、难点问题会商研究、重点工作调研指导、隐患问题通报约谈、典型火灾督办警示等,推动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分工负责)
(六)健全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优化完善消防工作考核机制,开展年度村(社区)和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消防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平安建设、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等次评定内容,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提高考核的权威性。深化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四单一表”量化考评,重点考大项、考关键、考日常;完善评分机制,组织各行业部门参与评比打分。健全完善“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工作机制,强化提醒警示、通报约谈、挂牌督办、暗访督导等手段运用,推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持续组织领导带队开展消防安全调研指导工作。(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三、坚持综合施策,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
(七)推进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印发《米村镇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方案,强化动员部署,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加强督促指导。派出所、村镇规划办、公共服务办、执法中队、经济发展办、应急办、市场监管所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压实“九小”场所职责分工。村镇规划办、应急办、派出所等部门深化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作,全面排查占用、堵塞、封闭消防“生命通道”问题隐患。各村(社区)要发动基层网格力量加强检查巡查,摸清家庭作坊、经营性自建房底数,及时纠治隐患,发动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八)开展消防安全重点领域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大培训专项行动。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九小”场所、仓储物流场所四类重点整治对象,突出“十类消防安全突出风险”(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电气焊作业,易燃易爆物品,消防设施设备,用电安全,疏散逃生演练,易燃可燃彩钢板和保温材料,生产储存住宿“多合一”,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明火烧纸焚香和燃放烟花爆竹)、“三清”(清理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堆放的各类物品以及设置的障碍物;清理违规设置的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防盗网、广告牌;清理场所环境内违规存放的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可燃杂物,以及私拉乱接的电线、插线板和大功率用电设备)、“两管”(管火源,管电气焊动火作业)、“四清两拆三确保”(适用“九小”场所,“四清”即清理违规留宿人员及留宿设施,清理违规使用电气焊、燃气、焚香烧纸、煤炉等明火火源,清理小太阳、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清理在室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或电动车蓄电池;“两拆”即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金属栅栏、广告牌,拆除易燃可燃彩钢板房及室内易燃可燃彩钢板隔断;“三确保”即对难以清理的住宿场所,要确保住宿区域具备独立的疏散楼梯且首层直通室外,确保住宿区域及其疏散通道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火隔断与经营区域实施物理分隔,确保住宿区域安装独立式智能火灾报警装置并保持完好有效)等重点开展排查整治,建立监管平台,围绕消防安全监管、监控、调度、底册、日常监管实行数据共享。(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九)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问题隐患专项治理,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改装、停放、充电等环节安全监管,推广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拒载技术,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村、社区、执法中队等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十)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各部门要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经验做法,重点整治电缆井、电动自行车、外墙保温材料、消防通道等方面突出问题,督促高层建筑业主或管理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十一)落实电气焊作业“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应急办、市场监管所、村镇规划办、执法中队、派出所等部门按照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坚决整治违规施工和违规电气焊作业的通知》要求,从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作业单位监管、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环节,对电气焊作业实施全链条管理,建立健全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机制。(各村、社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场监管所、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执法中队、派出所等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十二)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要求,开展条线式、精准化、全覆盖消防安全大培训。举办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大型企业消防业务培训班。落实属地责任,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逐级落实开展消防安全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指导行业系统单位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四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火灾警示教育、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组织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参与一次“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答题,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组织村、社区发动公众参与消防安全体验,使公众了解生活、工作环境的疏散通道位置,熟悉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及时排查发现和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四、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夯实基层消防安全基础
(十三)提升消防业务能力水平。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的判定标准解读、检查指引指南等配套文件的宣讲,规范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流程、提升排查整改质量。坚持“领导+专家”工作方式,研究制定“五专”(专家+专业+专案+专班+领导专责)责任实施办法,实行实名制、实责化、常态化管理,持续完善消防相关领域专家库,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快速反应、统计分析、火灾调查等能力水平。(各村、社区、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十四)深化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深化党建引领推动网格化基层消防治理工作,确定一、二、三级和微网格消防工作人员,修订完善消防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消防与各级网格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加强网格员培训,提高网格员消防工作能力;要选取基础条件好、网格员能力素质强的村(社区)作为标杆单位,重点开展帮扶指导。持续推进消防安全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落实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工作指南(第二版)要求,组织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推动“一队一中心”规范运行。(各村、社区)
五、坚持强基固本,全面增强消防综合保障能力
(十五)保障消防经费。深入贯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经费管理有关规定,强化预算管理,提升保障能力。全面落实消防救援人员保障政策,将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工程项目纳入财政保障,确保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村、社区、财政所、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加强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综合体等灭火救援专业队和地震、水域、雨雪冰冻、山岳等特种灾害救援专业队建设,配齐配强救援车辆和装备,依托各单位(企业)建设灭火救援培训基地,健全重大灾害救援力量快速运输保障机制。(各村、社区、派出所、自然资源和规划所、乡村建设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等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