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2015年各项工作,对进一步增强我镇综合实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推进“开发古城、融入新城”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扣新密市提出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生态建设、社会治理、改善民生、党组织建设”六大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快、提质增效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务实为民,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关。
二、工作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争取增长10%;财政收入争取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争取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以转型升级为主导,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态势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主线贯穿到全镇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构筑城关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新优势。一是抓工业转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方法,在技术、产业、管理、组织模式等方面采用新方法、新举措,促进产业高端化和经济模式现代化。扶持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以新密温商棉绒物流产业园、康宁特环保、金威电瓷、甫明新材料、金源电气、华隆机械、海洋化工、丰韬建材等一批新型企业为骨干,力争形成纳税超过全镇三分之二总额的主要支撑;二是强投资开放。认真研究上级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投资方向,发挥我镇区位优势,紧扣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载体打造、基础支撑,坚持培内与引外并重、引资与引智并举,以投促建、以投促调、以投促转,确保引进1-2个新型项目,力争8个新建、改建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三是促技术创新。以新型耐火材料为主导,推进传统窑炉节能改造,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综合效益,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四是推古城开发。把“开发古城、融入新城”作为城关振兴的核心,大力开展精品招商、以商招商、专题招商,统筹旅游资源开发,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品牌。
(二)以新型城镇体系为支撑,努力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
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实质,突出以人为本、交通引导、合理规划、功能提升,充分发挥古城区及路网改造的辐射力、带动力。一是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完善落实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政策措施,投资130万元,抓好4所小学和2所镇办初中及2个社区幼儿园、卫生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使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二是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全力协调服务郑登快速、商登高速、长乐路和密州大道南延工程建设,确保道路早日通车。做好新型社区道路建设工作,完成Y064线的计划报批和修建工作,逐步实现高速、省道、乡道、村道全覆盖;三是优化城镇功能形态。注重规划引领,突出古城特色,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以旅游、餐饮、休闲为主题的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古城“智慧风情慢生活”休闲方式。完善游园绿地、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添置足量环卫设施;四是加大新型社区建设力度。继续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年度建设任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使群众尽快入住。
(三)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积极倡导“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品牌”的生态价值观,做足生态文章,搞好规划设计,注重布局协调,坚持“整治与建设、绿化与美化”同步,着力提升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关键部位的生态营造水平。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以生态蔬菜、特种果树、花卉苗木和生态养殖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推进观光休闲和季节性果品蔬菜现代农业观光等多元化游乐项目,增强文化内涵;二是继续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在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关键部位上求提升,以绿造景、以绿造势,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加强公路两侧“两违”整治,坚决拆除、取缔违章建筑,杜绝乱搭乱建现象;三是持续深化卫生创建。制定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把环境卫生管理的各项任务、标准、措施细化成项目、量化成指标,形成完整的工作推进体系,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城乡面貌干净整洁。
(四)以社会治理为保障,努力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
按照“双基双治双安”要求,以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为载体,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深入推进网格管理、安全防范、综合治理。一是巩固提升网格化管理。继续完善和健全“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按照“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需要服务及时到位”的网格管理要求,实现“村中有网、网中有格、人尽其责”的工作格局,促进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落实到位;二是着力强化安全生产。扎实开展综合整治,统筹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做到无缝隙全覆盖。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的申报工作和企业负责人、安全员的培训工作。全面加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教堂等重点领域的消防安全,坚决遏制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注重社会面上的控制,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资纠纷、工伤事件、村务公开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完善提升“一村一警”综治联动长效机制,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五)以民生改善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福祉新期待
把握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筹措资金解决古城社区东街小区、西街小区、南街小区以及楚沟社区群众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全市“全民创业年”为契机,继续建立健全服务网络,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强化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大力支持各个社区农民创业园建设,依托生态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就近就业率;三是全面发展各项事业。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农机良种补贴、救灾救济粮发放、计生补贴等惠农政策及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优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小额贴息担保贷款、残疾人优抚等各项惠民政策。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农村片医责任制,完善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设立10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方便群众办事。
(六)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努力引领基层党建新常态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建好党、管好党。一是强化工作保障,推动工作落实,镇财政加大对村组干部待遇实施补贴的力度,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水平;二是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并在“七一”前后召开一次高质量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持续深化“四风”整治,抓好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领导干部整改措施落实;三是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组织、“四有”带头人争创活动,夯实思想基础,实现党组织作用发挥最大化;四是扎实开展“五星”党代表工作室创建活动,培育3个“五星”党代表工作室;五是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规定,抓好“源头选育”,继续深化拓展“三大三争”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党员服务水平;六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贯彻落实各级党委、纪委持续正风肃纪的要求,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建设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