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平凡、极具考验、极其难忘。一年来,面对疫情、经济下行等多重风险挑战和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及乡党委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和民生事业,圆满完成了乡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迈出了袁庄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为先,加压赶超,创出经济质量新高度。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项目建设总抓手,实体经济和总部经济双线发力,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可持续发展的韧性更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叠加优势,以城市发展区、总部经济港、美丽乡村为招商主平台,积极盘活全乡闲置工矿用地268亩、闲置厂房2万多平方米,新引进兴密孵化器有限公司等总部经济企业4家,签约入驻众博医药回归经济等项目4个,新发展园利食品公司等食品企业项目2家,新备案汇特技改扩建等工业技改项目4个。围绕年初确定的6个重点项目,成立袁庄安置区、云麓之城等6个项目专班,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征地拆迁、规划等问题36个。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完成袁庄安置区内79处农宅和3个单位拆迁,展现了“袁庄征迁速度”,为项目的顺利启动建设奠定基础。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窗口期,亚投行灾后重建道路、示范性公墓项目进展顺利,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完成10公里旅游环线道路项目,乡村振兴乡域旅游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同比增长35.9%;规模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总额实现翻番,双双跨入两亿元大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14.6%;税收总额2.26亿元,同比增长151.2%,税收质量达到99.62%。
这一年,我们坚持统筹为重,城乡联动,绘好山城美丽新画卷。抓住袁庄半城半乡的显著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城镇高端、乡村舒朗、城乡融合、功能配套协调的发展新格局。统筹抓好灾后重建。在确保受灾群众房屋修缮重建的基础上,围绕“白变黑”、“涵变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亚投行和红十字会资金约3000万元,加快栗树口至郭庄、山顶至乱石坡、张家门至邵家岭等灾后“惠民路”重建,目前路基扩宽已基本完成;张华岭、槐阴寺、姜沟等村“连心桥”已完成新建。统筹抓好城市提质。坚持把安置作为重点,不遗余力推进井沟安置区、袁庄安置区和密登堡安置区建设。井沟安置区实现12栋安置楼主体封顶;袁庄安置区完成新密市财源集团作为代建主体确定,成功申报国家棚改台账,并顺利启动建设。目前,安置区控修规已通过评审,施工围挡已搭建,地面附属物征迁已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密登堡安置区及时实现复工,9号楼建设已基本完成,1号楼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开阳路、富民路镇区提升为重点,拆除残垣断壁8处,规整通讯电力线路6公里,规划停车位126个,治理占道经营27起,取缔超门店经营79家次,“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镇区环境已初步显现。统筹抓好乡村振兴。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2022年新识别监测户20户94人,做到“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第一时间纳入监测,第一时间精准帮扶”。积极申请上级资金1054.3万元,在财政紧张情况下,又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实施基础扶贫道路项目8个,新修道路1.6万米,有效覆盖郭庄、乱石坡、张家门、石贯峪、拐沟等7个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提升。坚持把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造血泵”,培育发展特色种植(羊肚菌、水果番茄、中草药)、康养、仓储物流等3大类项目7个,项目收益金达到50余万元,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就业岗位230余个。
这一年,我们坚持环境为要,持续发力,展现袁庄魅力新姿态。坚持把环境作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在生态环境上求提升,在营商环境上求改善,在发展环境上求突破。持续提升生态品质,建设绿色家园。以“六化”为目标,以绿色高质的生态绿化为途径,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投资800多万元,持续推进北横岭大生态绿化彩化工程,植树造林1500亩,袁庄生态底色更绿;围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投资300余万元,出动机械4000台次,组织人员2000余人次,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栽种绿植8万余株,绿化200余亩,新建游园5个,完成改厕3608座,全域逐渐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成4家建筑工地智慧化建设提升,严格落实27家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全面做好送政策的“加法”、办手续的“减法”、优服务的“乘法”、破障碍的“除法”,及时为项目、企业解决征地拆迁、规划、手续办理等问题36个;特别是疫情管控期间,为企业办理通行证明300余份,尽最大努力保障10家白名单企业的正常生产,全力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持续打造宜游新引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紧邻郑州的地缘优势和自身生态优势,结合都市近郊游、休闲游、乡村游,充分依托自然优势,积极挖掘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以槐姻连理故事为主线,途径石贯峪、槐阴寺、吴家庄、张华岭、方沟爱之路休闲线;以山地静心、养心、育心为主线,途径陈垴、张华岭、龙泉寺、郭庄的心之路康养线;以龙山问道、龙泉听钟等龙文化为主线,途径山顶、乱石坡、郑冲、郭庄、龙泉寺的行之路运动线,3条具有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生态、宜居宜游、多姿多彩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启了袁庄乡村振兴乡域旅游新征程。
这一年,我们坚持安全稳定为基,守牢底线,社会大局呈现新局面。深入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活动,以第三方专家开展隐患排查为依托,持续对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等重点领域及大型超市、九小门店等重点场所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企业、商超、建筑工地、人员密集场所等175家(次),整治隐患827处;关停存在安全隐患突出、整改落实不力企业2家,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结合“7·20”特大暴雨灾害以案促改,对乡村防汛应急、紧急避险安置等7个工作预案进行细化优化;成立乡级30人应急救援队伍和村级22支269人应急救援队伍,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应对突发事件和进行应急处置奠定坚实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指令要求,客观研判防控形势,动员广大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先后进行全员核酸检测104万人次,疫苗接种9807剂次,成立巡逻队22支,设立卡口46个,尽最大努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开展“三零”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平安袁庄”建设,接待群众来访及上级交办、本级办理案件126起,处理欠薪案件49起,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同时,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成效显著,消防、电力、通讯、邮政、金融等部门也都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